黑龍江:打響黑土“保衛戰” 精耕細作糧滿倉

7月的龍江大地,稻香陣陣,莊稼繁茂。還田後的秸稈在高溫下加速分解、腐熟,與黑土渾然一體,化作“肥泥”潤田疇。

黑土地因各類養分和有機質豐富,被譽爲“耕地中的大熊貓”。黑龍江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佔全國的一半以上。但近年來,隨着持續高強度利用,黑土地退化的問題備受關注。

2021年,黑龍江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簽訂了“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框架協議,打響黑土“保衛戰”,充分藉助中國科學院的科研優勢,統籌省內科研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構建黑土地保護利用標準化技術體系,堅持保護與利用統籌、用地與養地結合。

爲強化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政策支撐,黑龍江省先後制定《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龍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護規劃》,每年將5600萬畝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任務落實到市、縣。出臺多項黑土地保護制度,嚴厲打擊非法破壞黑土耕地、販賣黑土資源行爲,形成全領域覆蓋的黑土耕地保護責任體系。

改善土壤生態是保護黑土地的當務之急。2020—2023年,黑龍江省已累計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9850萬畝。2021年以來,黑龍江省已累計完成耕地輪作試點5290萬畝,輪換種植禾穀類作物與豆類、飼草等作物。目前,1億畝黑土地保護利用規劃區內有機質平均含量40.3克/千克,比2016年增加4.1克/千克;旱田和水田耕層平均厚度分別達到25.1釐米和21釐米,比2016年增加1.1釐米和3.5釐米。

黑龍江省探索建立了秸稈翻埋還田、秸稈覆蓋免耕等秸稈還田技術,形成旱田“龍江模式”和水田“三江模式”。大慶市杜爾伯特縣的種植大戶姜洪才種地16年,見證了黑土地的變遷。“我們這裡是半乾旱地區,經常颳大風,以前種地很困難,風要麼把種子吹走,要麼把苗刮斷。”姜洪才告訴記者,“在農業農村部門指導下,從2016年起,採用了秸稈全量覆蓋技術,玉米畝產也從原來的1000斤以下增加到現在的1800多斤。”

“黑龍江省將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土壤生物改良等技術,切實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爲中國飯碗端得更穩、端得更牢作出更大貢獻。”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