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毅退休,和馬雲做生意走到盡頭
今日,阿里集團CEO吳泳銘發郵件宣佈,侯毅卸任盒馬CEO,侯毅本人將退休,盒馬CEO由盒馬CFO嚴筱磊兼任。
盒馬——“和馬”雲做生意,走到了盡頭。
一
支付驅動
盒馬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的產物,當老闆馬雲拋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下面的人就得做出具體項目出來。
由此,原阿里集團CEO張勇與侯毅團隊碰撞出了火花,盒馬由此誕生。
那麼,阿里的新零售到底是什麼呢?
阿里自己可能也沒完全搞明白,因爲它們進入了它們並不太瞭解的領域——線下,還以非常重的方式——創立自營盒馬,收購大潤發、銀泰等,來實現從線上軟件服務商身份到線下軟件服務領域的跨越。
但阿里的新零售過程,有一點是清晰的。
支付,把支付寶帶到線下是清晰的。
所以,早期的盒馬只接受支付寶交易,力圖從線下複製出一個類似淘寶天貓-支付寶的閉環關係出來。
總體來說,“支付”其實是整個大阿里集團的一條生命線。
這既因爲支付寶是一個賬戶系統,消費者會把錢存在這個賬戶,而只要消費者把錢都存在這個賬戶,那麼,理論上,所有的消費零售業務都可以由你來做,或者說必須經過你來做,因爲你離錢最近。支付寶是支撐阿里多元化發展的一大基石。
也因爲它是離交易最近的一個環節,就是說支付軟件是離價值實現最近的一個環節。而價值的最終實現環節會握有分配產業鏈利潤、調控產業鏈佈局、影響金融及技術應用等環節的更大“權重”。
隨着移動支付生態的構建與“豐滿”,這一點會越來越清晰。
說清了以上兩點,就能發現,之前整個的那一波新零售浪潮,其中主線就是支付寶、微信支付驅動下的資本行爲。
這兩家企業投資了大量的線下企業,以換取線下的移動支付入口與交易場景,來獲取用戶、用戶使用心智與用戶數據(移動支付只知道消費者在哪裡付了多少錢,但不知道消費者具體買了什麼,這塊數據在零售商手裡。知道了消費者買了什麼,就能更好洞悉消費信用與需求等,讓消費者“上癮”)。
它們也在推動被投資的,包括盒馬在內的實體企業去擴張,並由這些企業去向行業推廣它們的成功經驗,以帶來更多的移動支付的使用場景,從盒馬到永輝、大潤發、步步高等等,這些線下企業也都這麼做了。
現在,這場遊戲要結束了,因爲大家都已經用移動支付軟件了。
於是,阿里等投資的那些線下企業於當下也都紛紛進入了深度調整期。
侯毅的卸任只是最新的一例。
大資本的遊戲,到最後,往往都是一地雞毛。
二
侯毅
3月以來,是盒馬的一個“活躍期”。
早在3月6號,據稱是侯毅去阿里“過預算”的日子,當時,市場有很多猜測,說阿里如果不給錢,盒馬要怎麼維繫。
到月中14號15號,市場又瘋傳盒馬快賣了,侯毅本人去了阿里找“老闆”做了最後的“掙扎”。
這些《商業觀察家》都求證過侯毅,其未回覆。
直到今天,侯毅被宣佈退休並卸任盒馬CEO。
侯毅的卸任發生在幾個大背景之下。
1、超市行業不好。
領頭的幾家企業都有30%左右尾部虧損門店需要調整。盒馬在去年大家都不敢開店,卻逆勢開了幾十家店的情況下,據稱今年1-2月的總銷售增幅不理想,才幾個點的增幅與去年新開60多家店的局面,不匹配。
2、阿里高層換血。
簡單說,盒馬像阿里要錢相比以往更困難了,盒馬也就不能像以往那樣去花錢了。那麼,以往所形成的慣性要怎麼“扭轉”呢?
3、買方市場。
當下超市業的融資併購市場,是個買方市場。
要賣、想賣的企業太多了,但買家卻很少。買家有話語權。
4、體量不夠。
盒馬最終還是沒有能成爲線下的“天貓”,在線下分散的市場格局之下,力圖“大力出奇跡”的盒馬也沒有能改變市場的分散格局,沒有能做得特別大。它是一條“鮎魚”攪動了整個行業,它也有一些成績,但之於阿里的意義,之於支付寶的意義,遠不如淘天那樣的線上輕資產平臺重要。
盒馬是超市行業,甚至是阿里內部的一條鮎魚,但現在的環境好像不怎麼需要鮎魚了。
侯毅是一位很好的宣傳者、“佈道者”,他完成了他的工作。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