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何以成爲中國網球高地?

剛結束的武漢網球公開賽決賽中,鄭欽文1:2不敵衛冕冠軍、白俄羅斯名將薩巴倫卡,獲得亞軍。雖遺憾落敗,但鄭欽文已是時隔十年,繼李娜之後,第二位闖進女子網球協會(WTA)1000賽單打決賽的中國選手。

李娜和鄭欽文——中國網球的兩位標誌性人物都出生、成長於湖北。再往前回溯,中國首枚奧運網球女雙金牌得主李婷、中國首位亞運會網球男單金牌得主潘兵都成長於此。

湖北緣何成爲網球運動發展的沃土?

網球在湖北的發展由來已久。1924年,網球項目就被納入華中運動會,並開放女性參賽。1959年,首屆全國運動會上,自學成才的嚴大翠代表湖北參賽,後又入選國家隊。一年後,湖北網球隊成立,以“練不死、打不垮、累不倒”的堅韌精神著稱的嚴大翠退役任教,成爲湖北網球薪火相傳的重要起點。

“出現現象級運動員是很不容易的,這背後是一代代網球人的傳承。好的教練帶出好的學生,好的學生退役後又成爲好的老師,在不停反覆的過程中,一步步積累出網球發展的土壤。”湖北省體育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黃豔紅說。

幾十年來,餘麗橋、張九華、潘兵等一批優秀湖北網球運動員在退役後都留教湖北隊,將他們的寶貴經驗與精神傳授給後人。在體制內打下堅實網球基礎的李娜,選擇“單飛”後積極對接國際培養模式,探索出新的人才培養路徑。

據鄭欽文的父親鄭建坪介紹,早年,從家鄉十堰到省會武漢再到北京,打聽到哪些教練帶過李娜,他便會帶着鄭欽文上門求學,直至2019年,鄭欽文去往西班牙,常駐海外訓練。

湖北省體育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競訓部副部長趙驍驥說,如今,以“鄭欽文路徑”爲代表的多元化培養方案已被不少球員效仿。“中心對此持開放、支持態度。除了在省隊的日常訓練,我們還會爲青少年球員的出國訓練提供一定經費保障,並在國內賽事的差旅費報銷等方面提供強力支持。在此基礎上,球員家長再進行一定投入,雙管齊下,助力湖北網球更好發展。”

武漢體育學院網球學院院長柯勇表示:“湖北網球‘苗子’抓得很好。全國唯一一所涵蓋義務教育階段文化課教學與專業網球訓練的網球特色學校位於湖北京山,全國唯一一所涵蓋本科到博士階段教育的網球學院設在武漢體育學院。把網球作爲項目單設一個學院,足以顯示湖北網球在全國的認可度之高,以及湖北網球教育和訓練的質量。”

趙驍驥介紹說,湖北網球人才梯隊設置精細,從12歲開始每兩歲設一個階段,除了走職業化路線,代表國家出戰國際比賽的一線隊員,還有主要參加全國比賽的二三線隊員。

爲了讓小球員以賽代練,湖北爭取多項國際賽事落地,除了積分僅次於四大滿貫的WTA1000賽事武漢網球公開賽外,還有ITF國際網聯青少年巡迴賽武漢站、京山站。而在武漢市級層面,幾乎每週都會舉行青少年網球比賽。

基礎設施的普及,也讓網球運動在湖北得到更好推廣。據相關數據顯示,湖北約有3350片網球場,在全國僅次於廣東、四川和北京。

身邊榜樣的感召力也是不容忽視的。2014年,李娜在萬衆矚目中成爲首位獲得澳網單打冠軍的亞洲球員。彼時,年僅11歲的鄭欽文在武漢和一羣小隊友們在電視機前歡呼雀躍。

“在娜姐沒有贏得(大滿貫)之前,那個舞臺是不可觸摸的。在她打破這層屏障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也可以做到,把不可能變爲可能。”鄭欽文說。

今年以來,鄭欽文在國際賽場突破連連,讓湖北網球熱度持續飆升,不少網球培訓中心諮詢電話不斷,網球裝備銷售迅速增長。剛結束的武漢網球公開賽門票單日銷售量和累計銷售量均創歷史新高,重點場次門票提前售空、一票難求,累計票務銷售2500餘萬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4.88倍;累計入場觀衆超18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80%。

在這片發展得越發紅火的網球熱土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又會出現下一個“李娜”“鄭欽文”。(完)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