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戰時,胥承俊隨部隊向大埡口進擊

湖南抗戰時,胥承俊隨部隊向大埡口進擊,戰友秦興元突然發現一個鬼子從一側向胥承俊瞄準,遂橫跨幾步擋在了胥的前面,同時向鬼子開槍。

胥承俊31922年11月18日出生在四川西充縣鳴龍鎮,家中共有3兄弟,符合“三丁抽一”的政策,於是家裡讓他參軍去前線保衛國家。

1942年冬月,胥承俊被送往南充順營師管區補充第4團第14連當兵,他隨秦興元等新兵在南充的大佛寺經3個月嚴格訓練後,徒步行軍到達萬縣,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9集團軍第44軍149師第4團3營14連。

集團軍總司令王纘緒、師長王澤浚、團長徐餘分(南充人),營長嚴樹宇(西充青龍人)、連長何斯聰(西充鳳鳴人)、排長陳友榮,胥承俊擔任一班班長,秦興元任班副。

整編完後,隊伍乘兵輪沿江順流而下,過雲陽、奉節,穿過三峽繼續前行,不久在秭歸附近三鬥坪上岸。休整訓練3個月後,部隊奉命向宜昌地區開拔,前方就是敵佔區,有難民紛紛逃來,訴說日寇燒、殺、虜掠強姦婦女的獸行,胥承俊聽了恨不得馬上奔赴前線,去槍殺這些披着人皮的豺狼。

一天,營長嚴樹宇傳達作戰命令,任務是拔除某地的日軍據點,打通這個交通要隘,並奪取敵軍火倉庫。連長何斯聰進行了戰前動員,強調大家要下定決心,不惜一切,打好這一仗,爲川軍爭光,爲家鄉爭面子。於是隊伍緊急出動,曉行夜宿,接連幾天行軍後在山村裡駐了下來。據上面交代,日軍佔據在磨口山,那兒有個埡口,是下面三岔路來往的咽喉要衝。日軍在山中一個叫風箱坪的地方建有一座長方形的營房,營房後邊是倉庫。磨口山本就地勢險要,風箱坪處在一大片懸崖峭壁的大石坪上,山下是一條寬寬的大河,河兩岸是密密麻麻的蘆葦叢,我們與鬼子隔河相望,要攻擊日軍,就要背水作戰。

陳排長派胥承俊帶領一班去摸清敵情,他和幾個弟兄趁夜潛入蘆葦叢中,只能望見對岸遠處山腰上閃動的燈火。等天亮時,用望遠鏡觀察對岸動靜,隱約看見陡壁上有條石縫上下相連,埡口上閃現着鬼子的身影。一連幾個夜晚的觀察,敵人都沒發現他們,更沒有派兵從埡口下來走動。胥承俊想了個法子,到上游乘竹筏悄悄劃過河,其餘兩個班在河岸掩護。

胥承俊順石縫登上了崖頂,他和班副向坪上摸過去觀察,看清了哨位,根據營房間數的窗口計算,這兒大約有一個加強營的兵力。

連長確定了笫二天晚上偷襲風箱坪的作戰方案,胥承俊和班副開路,爬上石崖後,在樹樁上拴牢繩子,甩下高崖,下面把好,他們就拉上去,把全連的人和炸藥箱運動上去。

時間一到,一聲槍響,炸藥齊爆,山搖地動,很多鬼子都死在夢中,僥活着的鬼子衝出了殘破的營房胡亂放槍。胥承俊等佔據有利地形,大家一齊開火,又一批鬼子倒下了。鬼子逃跑,他們窮追猛打,鬼子們且戰且退,狼狽地逃下埡口朝遠處逃跑。到了天亮,打掃戰場,只見營房內外橫七豎八堆疊着死屍,散落着殘破的槍支,這時胥承俊纔看清鬼子的真面孔。這次戰鬥本班犧牲了1人,受傷兩人,其中一個後來成瘸子。

在胥承俊向大埡口進擊時,與秦興元並肩向前。秦興元突然發現一個鬼子從一側向胥承俊射擊,他橫跨幾步擋在了我的前面,同時向鬼子開槍,子彈穿過他的前胸,對面的鬼子也中了槍,兩人先後倒下去。

胥承俊同其他戰友們衝過去,把仇恨的子彈射向逃敵。要不是秦興元,他這條命就丟在風箱坪了,這輩子胥承俊都忘不了這位救命恩人,也永遠忘不了日本鬼子的侵略罪行。在追殲逃敵的戰鬥中,敵人不斷擲來手雷,一時彈片橫飛,一塊彈片削過他左上頭部的皮肉,一塊彈片嵌進左踝骨,疼得鑽心,胥承俊仍與弟兄們一起戰鬥到勝利結束。

這是胥承俊第一次兩處負傷,至今傷疤還在。這次攻擊戰全排立了大功,拔了埡上的日軍據點,繳獲了一批彈藥武器。戰後上面獎勵大家,給每人發了毛巾、水壺和茶盅,胥承俊被評爲戰鬥英雄,由團部頒發了一枚刻有“戰鬥英雄”的獎章,這枚獎章一直珍貴地保存着,他知道它也屬於戰友秦興元。

胥承俊隨軍先後駐紮過湖南常德、桃園、沅陵,還有衡陽、益陽、瀏陽等地,駐地時常根據戰局變化不斷調整,在轉移駐地的行軍路上經常與日軍發生遭遇戰。有時雙方突然碰頭,一陣交火後撤出戰鬥繼續行軍,這種小型戰鬥不下幾十回,傷亡也不大。如果遇上小股敵人,他們就正面攻擊,派出部分人員迂迴到敵後徹底全殲日軍。這種仗打起來乾脆利落,速戰速決,但也難免有傷亡。

抗戰勝利後,胥承俊回鄉務農,幫助秦興元照看老人,晚年口述《湖南戰場殲日寇》。致敬抗戰老兵胥承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