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擬在洞庭湖採砂10億噸,價值600億!爲何私挖卻被嚴令禁止?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自古有着“八百里洞庭”之美譽,同時它也是湖南地區的自然寶庫,湖內蘊含着豐富的河砂資源。這種資源價格昂貴,素有“水中軟黃金”之稱,可爲當地財政帶來大量創收。
2023年9月,湖南省水利廳發佈了《湖南省湘資沅澧幹流及洞庭湖河道採砂規劃(2023~2027 年)》。計劃未來四年間,在湖南省湘資沅澧幹流及洞庭湖河道開採9.4億噸河砂資源,其中洞庭湖區域採砂量爲9.33億噸,佔比超過99%,整個項目預計可帶來超過600億元的財政收入。
聽聞河道能採砂掙錢後,湖岸周邊的百姓歡呼雀躍,紛紛準備摩拳擦掌狠狠幹上一票。可實際行動起來卻讓他們傻了眼,因爲政府命令規定:私人嚴禁非法採砂!河砂錢只能政府掙,不許百姓賺,這難道不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政府爲何要這樣規定呢?
洞庭湖的寶貴資源
湖南省本次共規劃了26個採砂區,其中最多的是常德市的6個採區,要開採4.35億噸河砂。株洲市、邵陽市則各有一個採區,累計開採共321萬噸。
關於河砂,這是一種專門用於建築的非金屬礦石。河砂可從河道中直接挖掘獲取,它成本複雜,雜質含量居多。河砂不易與水、空氣直接發生化學反應,是建房修路、橋樑水利的絕佳原料,也是我國消耗最多的第二大自然資源。
將河砂和普通石料加工後,會得到砂石骨料。根據統計,混凝土結構中每使用1噸鋼材,至少需要6噸水泥、36噸砂石骨料。而每修建1千米高速公路,至少需要5.46萬噸砂石骨料,每千米高鐵的砂石骨料用量則高達7萬噸,普通建築每平方米的砂石骨料爲1噸。截止2019年,中國砂石骨料年產量爲200億噸,佔到全球年產銷總量的50%。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強調過:城市的建設發展離不開砂石,要站在生態高度,去實現砂石資源的綠色開發。隨着國家環保政策的推行,砂石骨料的價格也是一路飆升,2013年一方河砂僅爲15元,但到了2023年就飆升至200多元一方,整整翻了10倍之多。河砂的價格高漲也讓本次洞庭湖的開採價值水漲船高,預計將爲政府帶來600億元以上的巨大收益。
其實早在2017年,湖南省就將洞庭湖全部劃作禁採區,明令禁止了一切開採行爲,爲此還直接關停了84處砂石碼頭。但短短6年時間,湖南省卻又放開了採砂政策,還一次性規劃了26個採區,要在5年內開採出10億噸河砂。政府行爲看似出爾反爾、朝令夕改,可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想法意圖呢?
事實上洞庭湖的河砂開採已經並非想不想,而是不得不。洞庭湖在19世紀之前,湖泊面積鼎盛時期最高達到6000平方公里,而時至今日卻僅剩2625平方公里,不足1/2。洞庭湖面積大幅銳減的主因之一,就是湖內淤泥日久成患難以解決。
根據統計,洞庭湖目前總淤積量超過62億噸,這代表整個湖1/4的面積都是淤泥。並且淤泥的總量面積還在不斷擴大,曾有專家預測,如果對洞庭湖淤泥問題放任不管,至多200年後,洞庭湖將徹底不復存在永遠消失。因此對洞庭湖的開採,小部分是爲了財政創收,大部分動力是爲了洞庭湖環境的改善治理。
有人會問淤泥和砂石有什麼關係?這是兩種互不干涉的物質。但挖泥沙是採砂中的重要一環,只有先挖出泥沙,去過雜質後,才能篩選辨別出可用的河砂。
按照湖南省制定的疏浚治理工作,要先對洞庭湖的洪水主槽、枯水河槽等進行清淤疏浚,接着對內湖水系進行清淤,最後擴大調蓄容積。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皆大歡喜的工程項目。與貪圖創收、破壞生態毫無關聯。
事實上,在湖南省出臺採砂規劃後的第二天,長沙便召開了洞庭湖採砂工作座談會。一方面要求促進河道砂石資源的有序開發,另一方面就是嚴禁嚴打非法採砂的相關行爲,持續保持打擊非法採砂的高壓態勢。
放開採砂的危害
河道在長期演變中,水流和河牀泥沙的互相作用會形成動態平衡。當河道來砂量與輸砂量達到動態平衡時,河道就會保持穩定,當動態失衡時,河牀就會發生淤積或沖刷。
因此河砂開採看似粗獷,實則是個極具專業含量的技術活,如何開採、開採多少,都與兩岸堤防的安全穩定密切相關。適量適度的開採能提振經濟減少,疏浚河道,而盲目無序的開採,則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1.影響防洪與周邊建築安全。有序開發會擴大河道容積,增加過水麪積,有助於洪水位的降低。反觀無需開發,會導致河牀高程迅速下降,致使涉河建築物的地基外露,嚴重影響碼頭、涵洞、管線的運行安全。
2.影響穩定性。河道在演變過程中,只要生態不受影響,往往會形成相對穩定的河牀生態。但超量採砂會導致河道深泓線發生擺動,對河勢穩定帶來負面影響,國內此類教訓衆多。並且無序採砂還會破壞水生物的繁衍,不利於魚類資源的補充。
3.影響通航安全。中國主要河流都是航運貿易的黃金水道,爲物資運輸、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無序採砂會造成航道周邊泥沙大量涌入,航道水深大幅減小,極大增加了航道疏浚工程量。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航道軸線扭曲、寬度縮窄。
4.造成國家資源損失。河道砂石是國家礦產資源,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相關開採必須要向國家繳納資源費或者管理費。很顯然,私人開採活動一定不會主動繳納這些費用,這就造成了國家經濟的一定損失。
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就曾經歷過長期的無序非法開採。2000年長江流域開啓全面禁止採砂,民間的採砂者們便紛紛轉換陣地,大量流動至鄱陽湖。可鄱陽湖河砂儲量遠不及長江流域,壓根架不住採砂人員無序的大量開採,湖泊生態環境很快便遭受了嚴重破壞。
2009年,江西九江市政府亡羊補牢,急忙出臺相關採砂規定,但此時的鄱陽湖已經被人們的非法採砂行爲,造成了無法逆轉的傷害。2016年,鄱陽湖出現嚴重湖水倒灌現象,這與幾年前的大規模非法採砂行動有着重大關聯。
此外還有微山湖,也是非法採砂的重災區。在利益的驅使下,總有一些不法分子頂風作案、鋌而走險。2017年,江西沛縣一次性抓獲了當地77名非法開採河砂的犯罪嫌疑人。
據調查,該犯罪團隊自2013年開始便在徽山湖區域偷偷開始採砂行動,幾年來不僅團伙規模得到壯大,非法開採量也在不斷擴大,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影響和經濟損害。
那麼在大家看來,河砂開採行爲究竟是該允許,還是要一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