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去年45萬多起案件化解在訴前

原標題:去年45萬多起案件化解在訴前(主題)

——全省法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掠影(副題)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欣然 通訊員 李果

“要不是法官耐心調解,兩家不可能心平氣和處理這個事情。”近日,在湘鄉市人民法院東郊法庭法官童長鳴的耐心調解下,一起因砌圍牆引起的鄰里糾紛成功化解。

這是湖南基層法院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把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擺在突出位置的一個生動縮影。

2024年,全省法院深入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工作,向基層下沉、向末端發力,45.28萬起案件成功化解在訴前,實現矛盾糾紛早預防、早發現、早化解。

“法治良方”促治理

2024年12月,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法院馬欄山法庭(馬欄山知識產權法庭)向某科技公司發出全國首份涉AI知識產權司法建議書,要求其加強“AI智能搜索”功能的審查與管理,避免引發知識產權侵權風險。目前,該公司已覆函整改。

矛盾糾紛的背後往往隱藏着更深層次的問題,司法建議書能夠將這些問題反饋給有關責任主體,推動其採取措施加以解決,從源頭上減少糾紛。

爲此,全省法院近年來轉變司法理念,從“坐堂辦案”到“司法辦案與參與治理”並重,主動分析、總結轄區案件糾紛審理情況,通過發出風險提示函、分析報告和司法建議等形式,爲社會治理難題開具“法治良方”,共同推進社會治理能力與法治化水平提升。

2024年,全省法庭就農村土地流轉、違法用地、外嫁女和留守兒童權益維護等人民羣衆普遍關注的問題,向地方黨委、政府或行業協會,發出風險預警報告、糾紛分析報告、司法建議等200餘份,90%以上得到反饋和採納,有效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規範化。

多元解紛促和諧

在長沙市望城區法院,有一個“幸福號”婚姻家庭輔導室,望城區婦聯每週安排婚調志願者輪班入駐,爲當事人提供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心理諮詢、情緒疏導等服務。

“有一對小夫妻,抱着剛出生50天的寶寶來訴訟離婚。”婚調志願者李玲介紹,調解過程中,她發現是婆媳育兒觀念的差異誘發家庭矛盾,便主動上門與夫妻、婆婆面對面溝通,引導各方換位思考,幫助一家人放下芥蒂、相擁和好。

通過“法院+婦聯”聯動,2024年,“幸福號”參與區法院訴前調解320餘例,近一半糾紛成功化解在訴前。

羣衆的需求在哪裡,司法服務就延伸到哪裡。全省各地法庭結合當地特色優勢,創新開展多元解紛工作。

常德市武陵區人民法院德山法庭成立了全省首家“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聘請工會成員擔任特邀調解員,依託工會貼近基層勞動者、擅長做羣衆工作的優勢,結合法院在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專業性、權威性優勢,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勞動爭議高效化解。

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丹口人民法庭創新“苗王調解”方式,根據少數民族地區風俗,邀請苗王、寨老等擔任法庭特邀調解員,借鄉土文化、用鄉土語言、靠鄉土辦法、融鄉土情感,推動民族地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關口前移。

“全省法院正積極推動構建‘預防爲先、非訴挺前、訴訟託底’的糾紛解決新路徑。”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陳堅表示,湖南法院將持續堅持“雙贏多贏共贏”和“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理念,在人民羣衆心中搭建一道知心、暖心、貼心的“楓橋”,有力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前端、消除在萌芽狀態。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