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室內兩邊跑 溫差達10度皮膚刺激恐成弱敏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皮膚美容醫學中心主任邱品齊說明極端氣候與弱敏肌。(圖/記者洪巧藍攝)
近來連日高溫,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臺北在八月份已經連續10天以上是超過36度的高溫,不得不開冷氣來度過酷暑。皮膚科醫師提醒,民衆穿梭戶內外,隨時可能面對溫差正負10度以上的環境改變,皮膚不斷被刺激,敏弱型肌膚恐怕上身,出現發癢、泛紅、幹粗等三大症狀。
極端氣候聽起來好像是環境議題,其實我們周遭就有「人爲性質」的極端氣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皮膚美容醫學中心主任邱品齊表示,近來天氣炎熱,不少民衆平常待在開冷氣空調的室內,一走到戶外,很容易就有超過10度的溫差。皮膚是內外交界最大器官,環境中如果有溫度、溼度的改變,皮膚都要隨之調節,有些人皮膚改變能力比較弱,就容易敏弱型肌膚。
邱品齊指出,敏弱型肌膚目前雖尚無明確定義,不過通常這類型膚質較易產生過敏、過度反應、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其形成成因複雜,單就環境層面來看,會受到溫度、溫差影響外,紫外線的存在也不得輕忽。
邱品齊和國內10位皮膚科醫師共同組成「極端氣候顧問醫師團」,探討極端氣候與敏弱型肌膚的關係與因應對策,進行調查以及相關實測。首先在今年4月展開問卷調查國人膚況,獲得超過1,000份有效問卷回覆,有將近四成的民衆自認屬於敏感性膚質,同時有八成民衆認爲肌膚狀況改變以及不適與天氣、溫度變化有關;至於最常出現的問題包含「幹癢」、「泛紅」、「幹粗」。
邱品齊表示,敏感性肌膚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肌膚狀態,但是如果持續過久、造成不適,還是應該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評估,看是需要治療或者透過保養方式來改善。
以保養來說,最主要的就是注意清潔、保溼、防曬三大面相。這次計劃也進行了爲期四周的實測,有近百位民衆參與,利用清潔溫和、保溼持久、防曬低敏的產品替受訪者進行保養,結果發現有超過8成的實測者敏弱症狀有所改善。
邱品齊也提醒,使用成分越複雜或者保養步驟越多不一定越好。最好選擇配方簡單、成分單純且使用方便的產品。另外有些人覺得天熱或者皮膚常出油,應該選擇清潔力強的產品,但其實這樣洗完之後會造成皮膚角質保水能力下降,也有人認爲天冷、沒有太陽就不需要防曬,這些錯誤迷思恐怕會在無形中破壞皮膚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