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成都恢復住房限購,這位網友爲什麼錯了   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4月底,成都宣佈住房限購全面取消。圖/新華社

4月底,成都剛剛宣佈住房限購全面取消,5月7日就有網友在問政四川網站向成都市領導留言,稱其“因爲成都的限購政策取消而苦不堪言”,希望成都恢復住房限購。

據報道,該網友在其留言中認爲,“對成都毫無貢獻的外地購房者,也能在成都各個區無差別購房”,“極大傷害了我們繳納社保和遷徙戶口到成都來的年輕人的權益”。

對這一留言,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回覆稱高度重視,表示將針對提出的建議進一步研究。這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對這位網友的觀點,也在輿論場引發了一些人的不認同。

鑑於成都剛剛宣佈取消住房限購,當地幾乎不可能朝令夕改。所以,有關部門這一回復,更多的是一種程序性表述。但這一公開回復,卻也在客觀上把因限購政策所引發的一些民意分歧呈現在公衆面前。

這位網友在政府網站通過留言表達自身利益訴求合情合法,但其表述的觀點卻未免有些偏激和情緒化。而其中所隱含的“排外”思維,實際上也不利於社會發展。

在限購時期,這位網友爲了能夠在成都買房,把戶口從家鄉遷徙過來,“勤懇工作繳納社保”,“把擁有在成都買房的資格當作一種榮耀”,爲此還和家人鬧了矛盾。

但誰知道,成都的購房政策一鬆再鬆,現在外地人“不用做任何貢獻”就同樣可以在成都買房。這讓該網友感覺受到了心靈上的傷害。

這位網友的心路歷程帶有一些普遍性,而其陷入的誤區同樣也具有普遍性。在一些地區,限購政策實施後,由於購房資質和納稅、戶籍等相掛鉤,導致不少人認爲,購房資質是建立在“貢獻”之上,類似一種“獎勵”或者“特權”。

但事實上,各地在實施限購過程中從無類似表述。

歸根結底,所謂“限購”,從一開始就是爲了限制房價過快增長而實施的一種階段性措施,是一種社會宏觀治理下的權宜之計。“無限購”纔是一種合理的常態,也符合市場規律。該網友的觀點之所以不被輿論認同,錯在弄反了兩者的位置。

當然,公衆也沒必要苛責或者嘲笑這位網友。大時代的任何一個小變化,都可能對個體帶來巨大影響,何況是樓市這種關係到千家萬戶核心利益的重要領域。

但問題在於,樓市漲跌乃至時代變遷並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求諸己。

現在的情況是,國內房地產市場形勢已經發生變化,買房不再與財富增長穩定掛鉤,購房資格也不再具有“獎勵性”。這位網友自認爲吃虧了發泄下情緒還好,如果一直沉浸在以往的慣性思維而無視事實,可能會因決策失誤而導致虧上加虧。

比如,這位網友作爲一個有購房資質而尚未買房的成都居民,現在對外地購房者進入成都着急上火,就有可能會急匆匆在樓市上出手競價。

但實際上,他此前爲獲得成都購房資格所做的種種努力與未來房價趨勢並無關係,屬於沉沒成本,和當前的決策也沒關係,強行掛鉤的話,大概率再次導致其錯誤決策。

最後需要說的是,這位網友的抱怨,也給相關樓市政策變遷比較大的城市提了一個醒:房產政策的每一次調整,都會深刻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事關切身利益,身在其中的人們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冷靜。

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在以政策措施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應考慮到各羣體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對受到利益波及的相關羣體做好引導和疏導。

撰稿 / 信海光(專欄作家)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