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蓋資本許小林:Newco與併購,創新藥企更應選併購模式
《科創板日報》12月7日訊(特約記者 高青)今年以來,NewCo成爲國內biotech最受關注的交易模式,恆瑞醫藥、康諾亞、嘉和生物等上市公司紛紛佈局,從年初到年末,熱潮仍未衰減。
NewCo兼顧了“出海+融資”兩大屬性,通過設立海外子公司,將部分管線的海外權益裝入子公司,再引入新的BD交易方而形成閉環。
近日落幕的第九屆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華蓋資本創始合夥人許小林同樣分享了他對於當前創新藥企NewCo交易、出海以及併購等發展路徑的相關見解。
“NewCo模式這兩年的火熱其實是資本寒冬下的產物,它並不是所有創新藥企的必然選擇,只是部分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找到的過渡性選擇,例如手中現有的管線無論是融資還是license out可能暫時都達不到MNC的要求,因此必須用時間換空間,引入新的資金和力量,來推動產品研發以求換的未來產品上市、併購的交易機會。”許小林表示。
在許小林看來,近年來包括NewCo模式在內的“出海熱”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國內藥械企業研發實力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加強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迫於“內卷”嚴重,單純依賴國內市場很難獲得足夠的利潤,出海也是尋找新的增長點。
值得深思的是,不少企業在準備不充分背景下被動出海,對於當地的產品准入制度,市場和患者情況都不太瞭解,因此遇到了種種水土不服的難題,但許小林認爲,出海始終是機遇大於風險,出海所冒的風險對於中國的創新藥企來說是值得的,這條路也是必須走。
和NewCo模式相似的是,併購交易在國內近年來同樣熱度頗高。許小年表示,當前醫藥行業IPO過會率較低的大環境,推動從業者不得不開始考慮更多的退出方式,恰好這個時候證監會出臺了“併購六條”,鼓勵上市公司收購非營利資產,跨行業收購,給了很多創新型企業退出的機會。
儘管因爲時間的關係,目前在醫藥行業並沒有看到太多有足夠影響力的成功案例,但行業內很多人都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做相關談判準備,相比NewCo,併購重組或許纔是未來投資機構和研發型創新企業主流的退出方式。
十年前,許小林曾經負責過當時所在企業的併購業務。在其看來,併購交易背後的驅動力更多是來自節省研發的時間和成本。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大公司的研發效率並沒有好於初創企業,但他們往往擁有良好的產業化能力和商業化能力,併購模式能把biotech的創新效率和大公司的商業化能力很好地組合在一起。
以美國市場爲例,主流的併購交易通常發生在跨國藥企和創新型企業之間,很多大型藥企缺乏新的品種或是想要在某個適應症領域擁有更核心的競爭優勢,通過併購可以很好地達到優勢整合。許小林強調,從長遠來看,中國目前有將近5000家藥企,如果不通過併購,很難做到規模化和集中化。
通過併購整合形成更強的產品管線,或是打造更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公司,這是這一交易模式最核心的驅動力。
與此同時,許小林同樣表示,當前環境下企業融資遇到困境,應當適時做出取捨,縮短管線。畢竟每一條管線只要還在繼續,就一定會有費用產生,而在其看來,當前biotech企業不必擔心自己的管線單薄,應該更聚焦於打磨臨牀數據和產品,無論什麼時候優秀的企業和產品在市場上始終是稀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