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兩岸分歧 學者籲多元交流精準避險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表示,臺灣應當更努力避免誤判,防範意外、管控分歧。(本報資料照)
中共20屆三中全會落幕,學者分析,大陸面臨各方面的巨大挑戰,但北京思維也出現快速變化,臺灣應更努力避免誤判,以防範意外、管控分歧;雙向多元交流或是化解兩岸政治分歧、增進關係正常發展的唯一法門。另有學者呼籲,政府應理解大陸的決策體制等,纔是「精準避險」的努力方向。
政大國關中心19日舉辦「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由中心主任寇健文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和淡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升、中經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峰等專家學者,共同就此次三中全會公報內容進行分析。
張五嶽首先指出,此次在7月份舉行的三中全會,開會時間是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最晚、鋪墊時間最長(4月政治局會議發佈消息),但談及的面向最廣,除經濟議題外,還包括外交、法治、環保等領域。而在其5000多字的公報內容也顯示,大陸面臨的挑戰非常大。
張五嶽表示,此次公報提及「經濟」和「市場」等關鍵詞次數明顯減少,新增了「高質量」等用語,「安全」更是用到16次之多;公報總結10年來經驗,並不單聚焦經濟,更多着墨在中長期的頂層設計及戰略部署。他認爲,面對北京思維的快速變化,臺灣應當更努力避免誤判,防範意外、管控分歧。
曾偉峰則指出,公報所提「進一步深化改革」,象徵「習式改革」已全面鋪陳,預料大陸的國家管制不可能放鬆。寇健文認爲,三中全會重視安全,與中共對未來國際環境的認知是充滿風險、挑戰有關;北京要在這一「關鍵時刻」力圖成爲秩序制定者,並在科技創新等關鍵領域上「集中力量辦大事」。
外界擔憂大陸經濟衰退,北京是否會發動對外戰爭轉移視聽?張五嶽直言,和平發展仍是中共外交政策主流,加上其側重國家安全建設,兩岸爆發戰爭的機率「微乎其微」,雙向多元交流或許是增進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唯一法門。曾偉峰也呼籲政府應理解大陸的決策體系等,指這或許是「精準避險」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