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原民山海劇場流標7次終發包 將成文化體驗場所延續傳統價值
花蓮縣府斥資1.7億元計劃在豐濱鄉磯崎村推動「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劃」工程示意圖。(花蓮縣政府原民處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府斥資1.7億元計劃在豐濱鄉磯崎村推動「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劃」,2年前依原住民基本法取得部落會議同意,卻因疫情及原物料飆漲等因素,工程流標7次,經縣府與族人討論刪減部分工項,終於順利發包。(花蓮縣政府原民處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政府計劃斥資1.7億元在豐濱鄉磯崎村推動「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劃」,2年前依原住民基本法取得部落會議同意,成爲縣府首件獲部落會議通過的重大建設,卻因疫情及原物料飆漲等因素,工程流標7次,經縣府與族人討論刪減部分工項,終於順利發包,未來也將作爲文化體驗場所,用行動實踐在地知識、延續傳統價值。
位在狹長海岸線的豐濱鄉,是花蓮縣內人口數最少的鄉鎮,僅4000多人,由於地方產業結構難以支撐鄉內就業及就學人口,當地青年外流嚴重,爲減少人口外移,2012年,縣府原民處提議在當地推動「原住民族山海劇場暨加路蘭廣場興建計劃」,盼成地方亮點,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不過,計劃一開始因規畫不符在地需求、土地徵收爭議和說明會流程不透明等,陸續遭靜浦、港口、立德等部落族人抵制,爲落實原基法諮商取得部落同意興建,原民處不斷地與當地族人召開部落會議,經反覆討論後,終在2019年11月16日取得磯崎村芭崎、磯崎、龜庵、高山4個部落同意興建。
原民處長陳建村表示,豈料,疫情接續而來,船運費用、鋼筋水泥等原物料飆漲,加上缺工等因素,工程一再流標,與族人討論後,決定忍痛刪減部分工項,「先求有,再求好」,歷經7次流標,終於在23日順利發包出去,經費共計1.7億元,預計700個日曆天完工。
陳建村說,山海劇場意義重大,是縣府自辦開發工程,第一項經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21條,召開部落會議取得諮商同意的工程,預計興建在磯崎國小舊校址內,施工期間將和部落密切討論未來營運策略及場館名稱,完工後則優先由在地團隊進駐,盼能吸引青年回鄉、人才留在家鄉愿景。
「山海劇場不只是劇場,而是親身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場所」,陳建村說,原住民部落最美之處就是體驗,山海劇場並非是坐在椅子上欣賞的空間,而是一處是利用磯崎大山大海特色,呈現祖先智慧的劇場,親身體驗原住民族生活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