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養老目標基金掉隊?2024年多隻產品收益爲負,跑輸行業大勢!

出品|拾鹽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組

隨着行情持續回暖,今年以來不少養老目標基金的業績呈上漲趨勢,甚至不少基金修復了春節前的跌幅,在今年年內實現了正收益。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7日,已經有超百隻養老目標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爲正,其中收益超過2%的有兩隻,分別爲建信優享進取養老目標五年持有、國富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持有,另有20餘隻基金收益超1%。

不過,儘管正規模增長的養老基金產品不少,但近年來受市場調整、居民養老投資意識不足等因素影響,也有部分養老基金產品業績和規模表現不佳,甚至跌幅較大,其中就包括以養老爲優勢產品的華夏基金。

今年以來多隻產品收益爲負

華夏養老目標基金業績“掉隊”

一直以來,華夏基金旗下的養老目標基金以規模大、品類多著稱,在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但今年以來,在衆多養老基金收益呈上漲趨勢之時,多隻華夏養老基金的業績卻在反道而行之。

拾鹽士瞭解到,華夏基金旗下共有25只養老目標基金,其中9只養老目標基金增設Y類份額。在這9只基金中,僅有4只基金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其餘5只不僅今年以來收益爲負,過去一年收益也爲負數,甚至成立以來收益依舊是負數。

截至2024年3月12日,華夏養老2035三年持有混合Y類,今年以來跌幅1.25%,過去一年收益跌幅8.77%,成立以來收益跌幅7.99%;華夏養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Y類,今年以來跌幅5.66%,過去一年跌幅14.73%,成立以來跌幅16.17%;華夏養老2045三年持有混合Y類,今年以來跌幅6.15%,過去一年跌幅15.22%,成立以來跌幅16.79%。

華夏福源養老目標2045三年持有混合發起式Y類,今年以來跌幅5.62%,過去一年跌幅15.96%,成立以來跌幅17.08%;而A類,今年以來跌幅5.71%,過去一年跌幅爲16.35%,成立以來跌幅爲20.70%;華夏養老2050五年持有混合Y類,今年以來跌幅1.06%,過去一年跌幅12.12%,成立以來跌幅13.49%。

除了上述虧損的基金,華夏基金盈利的4只養老產品分別爲華夏保守養老、華夏穩健養老、華夏安盈穩健養老目標以及華夏安康穩健養老目標。但相對上述產品虧損幅度,盈利產品的漲幅卻不太亮眼。

其中,華夏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混合Y類、華夏安盈穩健養老目標以及華夏安康穩健養老目標,今年以來漲幅分別爲0.17%、0.39%、1.10%,過去一年跌幅分別爲1.65%、4.32%、0.26%,成立以來跌幅分別爲2.04%、4.19%、0.43%。

再從2024年至今的收益情況來看,華夏基金25只養老目標基金(包含上述的Y類基金)中,共有17只基金收益下跌,剩餘8只今年以來收益上漲。值得注意的是,有16只基金從成立以來一直呈現下滑趨勢;還有9只基金在今年以來、過去一年以來以及成立以來收益始終跌跌不休。

其中,華夏養老2055五年持有混合A類和Y類今年以來跌幅均超過7%。過去一年A類跌幅爲19.35%,Y類沒有明確數據,成立以來跌幅分別爲30.51%、9.01%。

例如華夏福澤養老目標2035三年持有混合發起式A類和Y類,今年以來跌幅分別爲6.64%和6.57%,過去一年A類跌幅爲17.21%,Y類無明確數據。自成立以來跌幅分別爲19.47%、7.29%。

有基金界人士認爲,華夏基金的養老產品一直做得不錯,但今年以來的收益確實不及行業中其他產品。除了少數的幾隻漲幅不錯,絕大多數養老產品可以說是收益不佳。在養老基金這一賽道,華夏基金似乎正在失去往昔的優勢。

員工頻繁違規暴露內控管理漏洞

千億級基金經理業績水平參差不齊

除了多隻養老目標基金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爲負、甚至跌幅較大,華夏基金的內部管理同樣存在“隱憂”,從業人員頻繁違規,甚至一度被稱爲公募圈的“老鼠窩”。

2023年11月,河北證監局披露的一份行政處罰書顯示,時任華夏基金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夏某龍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行爲進行了立案調查、審理。這距夏雲龍卸任全部華夏基金在管產品已過去了8個月。

據通報信息,夏雲龍存在因職務便利獲取相關基金的未公開信息、實際控制“張某”證券賬戶,利用獲取的未公開信息進行證券交易兩項違法行爲,被沒收違法所得530.78萬元,並處以相等數額的罰款,總計1061.56萬元。

實際上,華夏基金已多次被曝出此類事件。2014年,華夏基金爆發“羅澤萍事件”,這位被媒體評爲“最會賺錢的五大女基金經理之一”的明星經理在任職期間進行趨同交易,藉助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非法獲利達1300餘萬元。

在這之後,華夏基金經理童汀也被曝趨同交易超過7億元,非法獲利1256萬元;田冬宇和劉光譜進行股票交易,累計趨同交易金額2.05億元,獲利362萬元;2020年華夏債券交易員王鵬與父母合謀進行交易,非法獲利1773萬餘元。

多年來多位基金經理違法違規,如今華夏基金旗下管理基金資產總規模千億以上的干將已寥寥無幾,僅有曲波、周飛、趙弘弢等6位基金經理。

其中,曲波管理基金規模最大,基金資產總規模爲2846.29億元,旗下共17只基金,在任職期間均實現正收益。其次是周飛,基金資產總規模爲2834.88億元,旗下共13只基金,在任職期間均實現正收益。

趙弘弢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約2375.69億元,旗下基金大部分在任職期間實現正收益,有6只基金實現負收益,其中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任職回報跌幅最高爲41.16%。

榮膺的管理規模也超過一千億,旗下基金有25只在任職回報期間實現正收益,有15只基金在任職回報期間實現負收益。其中華夏創業板ETF聯接A實現最高正收益爲129.49%,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實現最低負收益爲-41.16%。

再看華夏基金經理徐猛,他旗下基金任職期間負收益的基金數量大於實現正收益的基金數量,並且大部分基金負收益率超過40%。其中,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業ETF負收益爲66.23%。

千億量級的基金經理還有鄧子威,其管理的基金資產總規模爲1038.79億元,旗下13只基金均實現正收益。

華夏基金曾因向業界不斷輸送優秀基金管理人才,被稱爲公募基金界的“黃埔軍校”,從上述千億級基金經理業績水平來看,似乎也存在專業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

管理規模和業績逆勢增長

基民虧損之下,管理費卻穩賺不賠?

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近幾年公募基金的業績整體看並不算理想,甚至首次出現連續兩年虧損的情況。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公募基金2023年全年共虧損4346.78億元,如果算上2022年整體虧損1.45萬億元,這兩年公募基金已經讓基民虧掉了近2萬億元。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華夏基金賺錢的節奏,管理規模也在逆勢上漲。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6月末華夏基金的管理資產規模突破1.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公募基金規模1.2萬億元,位列行業第三;被動權益基金數量總規模約2701億元,在全市場中排名第一。截至2023年末,華夏基金公募管理規模達到13148.74億元,比2022年末再度增長了1771.11億元。

但事實上,在2022年,華夏基金旗下基金收入還合計虧損1095.29億元。儘管基金產品表現不盡如人意,但華夏基金仍從中收取了60.05億元的管理費用。

其中,在回報率爲負的情況下,華夏能源革新A、華夏回報A和華夏行業景氣三家百億規模基金產品對應的管理費分別爲2.90億元、1.89億元和1.69億元。

截至2022年末,華夏基金規模在100億以上的基金共三隻,但是產品表現難言合格。虧損的背後是華夏基金報價偏高的問題,甚至出現報價高於發行價兩倍多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2023年上半年,華夏基金僅爲投資者創造收益12.71億元,卻收取管理費用30.37億元,收益還不及管理費用,這無異於將手直接伸進了投資者的錢包。

基金產品的虧損也並未對華夏基金整體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得益於這種“旱澇保收”的收費機制,華夏基金得以實現穩定盈利。甚至在基民們虧得慘不忍睹的2023年,華夏基金仍然爲自己創造了20.13億元的利潤。

有業內人士認爲,基金公司通過管理費和其他費用從投資者手中獲利,所以無論基金產品收益如何,只要不清盤,基金公司都能夠從中提取管理費用。而投資者本身卻面臨虧損的風險,最終損害的是投資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