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悶熱潮濕 粿條開封63小時未冰釀禍
寶林茶室A13店廚房粿條常溫放置。記者蕭雅娟/翻攝
檢方指出,寶林茶室A十三店使用的粿條常溫運送到店,包裝保存方式爲「常溫保存(開封后請立即冷藏保存)」,負責人黎仿軒、代班廚師胡清富、店長王順德、內場廚師週日豪、內場實習生阮氏明英等人,涉圖一時方便,提前一日將數包未拆封小包裝粿條剪開,裝入大塑膠袋內備用。
此外,寶林員工未能妥善冰藏存放粿條,在處理混裝已開封、新開封粿條時,又重複使用同一只塑膠袋充作手套,抓取、抓勻不同時間的拆封粿條等,導致有毒素粿條污染。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邦克列酸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株產生的毒素,在中性、低鹽、溫暖且潮溼條件下容易產生,且具有高耐熱性,一旦產生難以高溫高壓烹煮方式破壞毒性,倘若溼粿條存放溼熱環境,易促進菌株孳生繁殖併產生邦克列酸,每公克食材於廿四至四十八小時可產生數毫克邦克列酸。
廚房監視器畫面顯示,去年三月十六日晚上八時許至十九日中午十一時許,至少逾六十三小時未冰藏保存,且使用「同一包」粿條製備餐點,十七日至十九日三天銷售共十三份粿條餐點,其中十九日用餐顧客中二人中毒死亡。
檢方指出,臺北市信義區從三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平均氣溫從約十七度上升至廿四度,又下降至十五度;周、阮、胡等人下班前,以水柱沖洗廚房地面,污水由粿條置物籃旁水溝排放;遠東百貨信義A十三每日營業時間結束即關閉空調等;基於上述三原因,認定廚房「悶熱潮溼且溫度升溫後降溫」環境,符合「唐菖蒲柏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株」生長,產生「邦克列酸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