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村裡“牛市”忙

來源:經濟日報

清晨的微風帶着些許涼意,隨着太陽緩緩升起,黑龍江省甘南縣甘南鎮歡喜村的牲畜交易市場也從寧靜中慢慢甦醒。攤主們早早地來到了牛圈前,商販的吆喝聲、車輛的嘈雜聲與牛羣的叫聲交織在一起,原本安靜的場地逐漸展現出生機與活力。

“這頭牛多少錢?”

“我這全是3個月的小牛,你看合適就全收了唄,價格可以再商量!”

每逢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牛市”早上8點準時開市。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家陸續趕來,賣家竭力展示着自家牛的健壯,買家精明地挑選壓價,摻雜着各地口音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內蒙古客商司雲才,第一次來到歡喜牛市還是2013年。11年裡,他在這裡買賣過2300頭牛,每年收入約50萬元。這次他又帶來了150頭牛,沒一會兒,就成功交易了109頭。歡喜村村民高成這次也賣出了26頭牛。與普通客商不同的是,他還是位“牛經紀人”。自2012年從業至今,高成常年奔波於歡喜牛市、通遼牛市、海拉爾牛市、扎賚特旗石頭城牛市,來到牛市的客商大多都願找他來牽牽線。

依託歡喜牛市的巨大客流量,小有名氣的高成每年單靠“牛經紀人”身份就可以收入30萬元。“牛好不好,我幾乎一眼就能看出來,每頭牛收100元至200元的服務費,買賣雙方都放心。”高成說。

現在,歡喜村的“牛經紀人”隊伍已經發展到195人,每人年均收入超過18萬元。還有專門的老客戶定期買牛,直接委託“牛經紀人”代購。“‘牛經紀人’很專業,我們來了都願意先找他們,既省心,還能賺到錢。”來自齊齊哈爾的客商陶煥來說。

歡喜村黨支部書記高強說,歡喜牛市始建於2002年7月,現在是東北地區交易品種最全、交易數量最大、覆蓋範圍最廣的現代化一站式牲畜交易市場。每逢交易日,可以吸引2000多名客商前來交易,日交易量5000頭,年交易額約40億元。

以往,每個交易日之前,客商們就會陸續來到歡喜村,大量的牛羣無處存放,而沒有交易成功的牛再牽走又增加了不少成本。頭腦靈活的歡喜村村民肖宏雨看到商機,就把自家院子改成了“託牛所”,一次性可以存放客商的300頭牛。

“每頭牛收20元的保管費,我負責喂牛、清理圈舍,牛鬧毛病了還有獸醫來治,這是雙贏!”肖宏雨說,憑藉這一項,他每年就有超過10萬元的收入。

牛市的發展,也推動了相關產業的延伸發展,歡喜村衍生出中介、託管、餐飲、住宿、物流運輸等13個經濟業態,給村民增收致富帶來了機遇:黃家肉店每個集市能賣300斤肉,年增收15萬元;張春蘭將自家房屋改成民宿,每年收入3萬元;郭正偉在市場賣牲畜用水,每年增收3萬元;石玲經營的小飯店,每年收入超10萬元……現在,歡喜村有近千人捧起了“牛飯碗”,每年間接經濟收入4000餘萬元。

歡喜牛市就像一個巨大的舞臺,每個人都是主角,演繹着平凡又真實的故事。它不僅是一個商品交易的場所,更承載了歡喜村的生活與希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