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萬人5C 課扶警訊

今年會考報考人數十九點二萬人是歷年新低,但卻有一點二五萬人拿了五科都待加強的C,換言之每不到二十名考生就有一人的各學科學習能力是堪憂的,這無疑是臺灣教育的一大警訊。

教育部每年花費了大筆經費在辦理篩選測驗以及免費的課後扶助班,就是希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減C的目標,但以會考呈現的結果看來,換來的根本就是一張不及格的成績單。在任何的民間企業,倘若在經費挹注下產品的不良率還如此之高,該企業絕對存活不下去。因此,徹底檢討課後扶助爲何效力不彰,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就變得很重要。

從教育現場觀察,當學校篩選過後必須接受扶助的學生及其家長,擁有選擇參不參加的權利,只要勾選不願意接受扶助,學校就沒有強制力要求參加,而這就是課業扶助班無法全面發揮功效的最主要原因。教育部若不先將這個漏洞補起來,就永遠會有一批不願意接受幫助的學生,日積月累,課業便會愈來愈落後,連一丁點的學習動機也喪失了。

此外,此次國文寫作測驗有五千一百多人拿到零級分,人數是近五年來的新高,除了考生下筆前審題不夠謹慎外,歸根究柢這次的寫作方式也與學生平日在校練習最多的命題寫作不同。在校時學生是由一個固定題目進行擴散式發想,但此次是偏向聚斂式思考,學生平日缺乏類似練習機會、加諸國語文教學日漸式微,會有這麼多人抱蛋是既令人訝異卻又不出意料的結果。

至於數學的兩題非選擇題各有兩萬多人拿零級分,更反映了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畢竟選擇題四個選項在亂猜之下還有蒙中的機會,但非選擇題考驗着學生理解、思考及推理的能力,是瞎掰也掰不出來的。換言之,因爲會考偏重選擇題導致黑數的產生,應該落在待加強等級的學生人數,恐怕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臺灣在少子化之下,每個學生都應該被拉拔成才,如此纔有可能與其他國家比拚,擁有立足世界的本錢,因此,臺灣教育除了拔尖,扶弱相形之下更顯重要,且既然經費都挹注了,教育部就要把這個漏洞補起來,五C以及待加強的人數纔會減少,學生的學習表現也纔會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