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龍200噸水下無人載具完成 12月測試
由中科院研製代號「慧龍專案」的水下無人載具,已打造完成,中科院將於12月開始測試。圖爲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XLUUV)Echo Voyager。(摘自美國波音公司官網)
由中科院研製代號「慧龍專案」的水下無人載具,已打造完成。軍方消息來源透露,載具排水量實際上逾200噸,並非外傳僅100噸,中科院將於12月開始測試,規畫1年做完。據瞭解,水下無人載具優點包括使用電力,非常安靜,且體積小,不易偵測,無人操控是未來水下武器發展的趨勢。
據透露,水下無人載具將測試1年,測試地點包括東部外海與西岸臺灣海峽;至於使用電力的「慧龍」載具能在水下航行時間,視航速而定,若是在水下不動,「等」偵搜或攻擊目標出現,最節省電力。消息來源說,無人載具發展,空中最簡單,其次水面,最難是水下,要克服通信問題。包括美、法、德、日、韓、大陸、印度等國皆有開發計劃或原型載具曝光,我國起步算早。
中科院投入新臺幣36億餘元研發遙控水下無人載具,代號「慧龍專案」,載具建造由龍德造船廠建造;中科院院長張忠誠曾在立法院明確表示,「不能把它當成潛艦來看」,只是用來做測試平臺。另據瞭解,海軍尚未將無人偵搜攻擊潛艇列入建案規畫。
「慧龍專案」打造的遙控水下無人載具,專責測試潛艦各項國造偵搜裝備性能,包括紅區裝備的聲納在內。此外,載臺上方有類似潛艦帆罩式的裝置,也配有魚雷管,潛艦各項功能可說一應俱全,傳出還規劃可施放小型無人艇具,可對敵方目標進行監控鎖定及攻擊。
國防部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強調以創新不對稱作戰思維,發揮聯合戰力,未來將投入空中、水面與水下等無人載具科技研究。相關人士說,慧龍專案目前雖是以擔任國造偵搜裝備的水下測試平臺載具爲主要任務,但在階段性研發完成後,可望進一步研製無人偵搜攻擊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