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陸企可持續債券 未達國際標準
港媒報導,大陸現有包括綠色金融債、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綠色公司債等四套不同的綠色債券標準,且不同債券品種在募集資金用途比例及存續期訊息披露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與此同時,大陸部分綠債品種與國際標準存在差異,導致部分綠債不被國際投資者認可。
爲此,人行與大陸證監會2022年7月底公佈「中國綠色債券原則」,旨在尊重國際通行標準並結合國內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綠債的核心要素,提出對綠債發行人和相關機構的基本要求,持續推動大陸綠債市場標準統一,並與國際綠色金融標準趨同。不過目前似乎未完全落實。
惠譽報告指出,受惠於持續的政策支持、低碳活動融資需求上升、穩定的國內利率和綠色項目融資成本降低,大陸企業2022年前三季通過國內綠色債券發行籌集1,860億美元,較2021年全年增長20%。
不過惠譽表示,模棱兩可的定價結構、缺乏基於科學的轉型路徑,以及缺乏可信的過渡期目標,令人對大陸市場的紀律性及其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的能力存疑
惠譽認爲,大陸的可持續發展債券,普遍沒有設定期中減排目標,或與內部認可的轉型路徑和準則保持一致,因爲這些債券大多由國內投資者持有,他們認爲當地法規比國際標準更重要。另外,許多大陸可持續發展債券的利率結構,似乎並非根據目標願景或實現目標所需的成本來構建。
惠譽仍預期,受惠於2021年5月發表的轉型債券監管規則,以及人行的轉型金融分類標準草案,2023年大陸可持續債券發行將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