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曾多次勸說中國,一定要關閉貴州天眼,這到底是爲什麼?
出版過《時間簡史》,《果殼裡的宇宙》等暢銷科普著作的霍金,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提出過霍金輻射,無邊界條件等理論。
就是這樣一位享譽盛名的科學家,卻多次公開表示,中國的貴州天眼很危險,一定要關閉,這是爲什麼呢?想了解事情的原委,還得先了解貴州天眼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貴州天眼的作用
2020年,耗費6億萬多,用時9年,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射電望遠鏡,中國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終於正式投產,國人喜歡親切的稱呼它爲“天眼”。
貴州天眼直徑爲500米,可以接收相當於30個足球場面積的射電信號,比世界上第二大望眼鏡阿雷西博望遠鏡的靈敏度高出10倍,如果人沿着FAST望遠鏡邊走一圈,也需要40分鐘才能走完,足見它有多大。
實際上,貴州天眼的建設方案早在1993就提出了,從方案提出到實地投產,花了27年。其中,光是FAST的選址就用了12年的時間,最終從300多個候選地址裡,敲定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喀斯特窪坑,
選址後,FAST工程團隊又是花費了五年時間進行了有關調研,蒐集大量資料,補充了豐富的理論知識,終於在2005年,啓動了申請立項的工作。
在經歷了長達6年的準備後,整個工程纔在2011年啓動,動工,只用了短短5年就在貴州的山溝裡建成了500米直徑的天眼射電望遠鏡。
整個工程,除了建設時期花費6億多元,現在每天還要花費40萬對其進行維護。一個望遠鏡,爲什麼要花這麼多錢維護呢?
因爲天眼射電望遠鏡的體型巨大,單一的零件受損就會影響整個望遠鏡的工作,所以,每天都必須安排人員對天眼的各個零件進行檢修。
另外,以電能爲支撐的貴州天眼,每個小時都要用掉3000度的電。而爲了保證對太空的即時觀測,天眼每天的運行時間普遍在20小時以上,電費也是天眼的一大開支。
再加上日常的運維人員的工資,管理等費用,零零總總加起來每日的開銷就達到了40萬。有人可能會疑問了,花了這麼多錢製造和維護的貴州天眼,值得嗎?答案是肯定的。
FAST投入使用一年左右,還在調試狀態中,就已經探測到數十個優質脈衝星候選體,截至2018年底有59顆新脈衝星已得到國際認證,實現了中國望遠鏡發現脈衝星零的突破。截至2021年5月,貴州天眼共發現脈衝星逾370顆,這是我國在脈衝星探索,也是整個世界在脈衝星探索的一個重要突破。
此外,貴州天眼的探索範圍非常廣,可以達到157億光年以外,就算是聞名世界的哈勃望遠鏡也只能拍攝到129億光年外的原始星系照片。
隨着貴州天眼的持續應用,假以時日,相信一定能夠揭開宇宙的更多秘密。
除了天文意義外,天眼望遠鏡還有着很大的戰略意義,可以幫助國防軍事力量觀測各種人造衛星,對可能威脅到領土安全的的衛星發出預警,預防他國的太空打擊,保障國民的安全。
既然天眼有這麼多好處,爲什麼霍金要多次勸說中國,一定要關閉天眼?
霍金的擔心
這是因爲貴州天眼發現了很多來自外太空的信號,這些信號重複,具備一定規律性,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外星人發出的信號,這也正是霍金所擔心的。
霍金擔心由於貴州天眼的特性,可以傳播和接收的射電信號過於遙遠,會輕而易舉地導致地球座標暴露,吸引外太空文明,讓外星人知道地球的存在,出現科幻電影中,外星人佔領地球,地球人被消滅的慘劇。
如果有外星人被貴州天眼吸引了,無非就帶來兩個結果,第一個是吸引了擁有低等文明的外星人,第二個是吸引了擁有高等文明的外星人。
低等文明外星人發現了地球的存在,但是因爲發展落後,沒有先進的宇宙飛船,飛不過來,自然是傷害不了地球人。
但如果是高等文明外星人發現了地球,而他們又擁有超光速宇宙飛船,抵達地球后,若他們與人爲善,和地球人和平相處,互相交流物資和文化。
若是邪惡的高等外星人飛到地球,殘忍掠奪地球資源,殺害地球人,那樣地球就會毀滅。
而最後這一種情況,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可能性畢竟低。
但其實除了我國外,美國爲了探索地外文明,還在太陽系外發射過航海家一號、先鋒十號,還沒等到貴州天眼的出現,美國的這些做法早就暴露了地球的座標。
按照霍金的思路,爲了不被外星人發現地球的存在,中國,俄羅斯,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航空天文事業都該停滯,都該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把自己藏的嚴嚴實實的。
可是哥倫布如果不冒險,就發現不了新大陸,麥哲倫如果不冒險,就完成不了環球旅行。
2020年到2022年3月,全球共發生363起航空事故,死亡人數728人。就算知道飛機一旦失事,飛機上的乘客就難逃一死,大多數人出行還是會選擇坐飛機,我們接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也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
如今,我們已經擁有了貴州天眼,這個世界最大的射電天文臺,但我們還沒停下對宇宙繼續探索的腳步。
中國科學院發佈消息稱,未來還將建造5架直徑500米的望遠鏡,加上原來的貴州天眼,一共6架巨型射電天文望遠鏡將形成貴州“中國之眼”的矩陣,建成後,我國的射電天文臺技術水平將領先世界50年。
這也就意味着,我們還會承擔更多被地外文明發現,甚至是侵略的風險,但是我們還是必須去做,這是科學家的使命,也是人類的使命。
作者:子子 初審:許墨元 校稿編輯: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