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還能不能好好的吃

—-中國雞蛋遭歐盟退貨的“蝴蝶效應”已經吹到了十八線小鎮了,街頭巷尾的老大娘自家產的雞蛋都上漲了。爲什麼有些人養着幾隻雞,寧願一年花費不少錢去買稻穀及玉米呢?道理很簡單,就是這樣產的雞蛋吃着放心,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機會。

如今看看農貿市場,雞蛋是所有農副產品中最便宜的,你可以不吃肉,不吃魚,不吃菜,但一定會吃雞蛋,所以說雞蛋的價格和質量決定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和市場需求的發展。但是就是這個所有人都離不開的東西,卻頻頻被曝出造假,抗生素過量等問題,這說明了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爲嚴重的社會矛盾,一方面經濟高速發展,一方面食品安全惡化,這正是無序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

最近二個月,中國食品安全屢爆驚天大瓜:出口韓國的月餅被檢出添加劑超標,出口日本的辣條被指成份不合格,出口歐盟的雞蛋檢出獸用抗生素過量,等等。更令人震驚的是,據央視報道,中國最富庶的江浙滬地區的兒童,六成人身體裡檢出獸用抗生素,真的是不敢置信。

中國無疑是最注重食品安全衛生標準的,近5年來,我國累計發佈161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今年又新批准發佈標準47項,這力度不可謂不大。但現在的問題是人們高質量生活與食物供應不及時的矛盾,於是在科技產品的加特下,一系列違背生物生長規律的行爲就出現了,比如速生動物產品,反季節蔬菜水果和轉基固農作物等等,這僅僅靠監管部門監管顯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