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AI假訊息…全球風險如何迎戰?2024世界經濟論壇 展望3大解方

回望 2023 年,全球更走過了極端高溫與諸多戰爭衝突。 圖/Unsplash

根據聯合國統計,過去 50 年來,氣候危機已造成 200 多萬人死亡與 430 萬美元的鉅額損失(注1)。而回望 2023 年,全球更走過了極端高溫與諸多戰爭衝突。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多數專家認爲天災人禍將會在未來二至十年間會持續加劇。

2024 年世界經濟論壇,齊聚全球 800 多位商界領袖與政要,探討「氣候、自然與能源的長期策略(A Long-Term Strategy for Climate, Nature and Energy)」,目標建立一個共融、碳中和、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的未來。

從氣候、AI到社會極化,2024 年 3 大全球風險排行

世界經濟論壇徵集全球一千多位產、官、學界專家的對全球風險的觀點後,彙整成《2024 年全球風險報告》(注2)。2024 年前三名的風險,分別爲極端氣候、AI產生的錯假訊息,以及社會和政治極化。

2024年,最有可能引發全球重大危機的風險。 圖/世界經濟論壇《2024 年全球風險報告》

極端氣候將是最大挑戰,環境風險恐將無可挽回

若未來十年內,全球升溫超過「氣候臨界點」,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

北半球經歷史上最熱夏季後,「極端氣候」被視爲今年全球最大威脅。估計持續至五月的「聖嬰-南方振盪現象」將火上澆油,可能加劇高溫、野火與洪水。

然而,多數回覆者並沒有因此將環境威脅視作緊急課題,但這有巨大的世代差異,年輕世代比年長世代將環境視作更迫切的議題。

AI 產生的假訊息,使「真相」飽受威脅

試圖於後疫情年代恢復生機的社會,成爲許多假訊息的沃土;科技在缺乏監管下發展,也使得「AI產生的假訊息」位列今年度風險第二名。AI 智慧生使大衆能輕易產出大量不實的合成內容,造成新型態犯罪並傷害民主,然而各國立法管控的步伐遠遠落後。

若再時間尺度拉長至兩年內,「錯假訊息」一躍至風險排行榜首位,專家擔憂這將危及選舉與民主。由於 2024 年開始這兩年是選舉年,全球估計有 30 億人應出動投票,從印度、墨西哥到英美各國都將共襄盛舉,而錯假訊息可能擴大極化,衍生衝突甚至暴力事件。

全球選舉年之下,加劇社會和政治極化

錯假訊息加劇社會極化,不僅影響選民的政治傾向,更可能扭曲人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對社會和諧甚至個人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都造成負面影響。

政府是否該對假資訊進行管制是個困難課題。有些國家或政體爲了維護言論自由,可能錯失遏止假訊息和有害內容流竄的時機;但另一方面,管制假訊息也可能成爲強化數位威權主義和科技監控的藉口,例如在緬甸和伊朗,有記者或反對者因此被殺害。

管制假訊息也可能成爲強化數位威權主義和科技監控的藉口,例如在緬甸和伊朗,有記者或反對者因此被殺害。 圖/unsplash

極端氣候與生態劇變成世界最嚴峻長期風險

綜觀 2024 年前三大風險,自然環境、科技社會與政治民主均隱憂不斷。然而若將時間尺度擴大,《2024 年全球風險報告》中,環境風險在未來十年占主導地位。前十大風險中,環境便包辦五名,包含了極端氣候、地球系統劇變、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生態系統崩壞、自然資源短缺與污染。

全球短期與長期嚴重風險排名。 圖/世界經濟論壇《2024 年全球風險報告》

面對嚴峻氣候挑戰,我們該如何因應?

首先,能源轉型與提高能源效率勢在必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在世界經濟論壇中重申,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不僅重要,且無可避免。再生能源必須在未來 6 年內增加 3 倍,才能落實氣候目標。此外,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提高能源效率不僅能保護消費者不受高額能源費用影響,也能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並提升產業競爭力。

其次,我們能夠善用技術增進氣候調適。索尼(Sony)電腦科學研究所的所長兼 AI 部負責人北野宏明指出,索尼致力於減緩、適應與再生三大支柱,透過索尼擅長的感應器技術,結合資通訊系統,及時預測野火等氣候災害。科技能覆舟也能載舟,若使用得宜,或能成爲永續解方。

最後,森林或許是氣候和地方經濟的解決方案。致力於植樹造林的組織 1t.org 宣佈,目前已與全球 100 多間企業攜手,在上百個國家種植 20 多億顆樹。1t.org 首席創新與轉型長艾因霍恩(Jill Einhorn)感性表示,森林是八成陸地野生生物的家園,臨界的 1.48°C 暖化危機可能讓人感到擔憂、恐懼和焦慮,但這也正是希望、合作和行動的最好時機點,因爲對於森林保護議題,跨部門、跨世代之間,正前所未有的團結一致。

對於森林保護議題,跨部門、跨世代之間,正前所未有的團結一致。 圖/unsplash

長期致力於生態保育的珍·古德(Jane Goodall)博士說道:「我們需要從長規劃。但樹木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茁壯成大樹並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我們現在就要開始行動。」面對快速變動的氣候危機與生態系統,從長規劃並行動不懈,纔有機會放眼永續未來。

參考資料

Take action!加入《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