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發市場連續四月募資超千億,權益類佔比不足兩成

近來,基金新發市場已有所回暖。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計算,公募新發市場自3月以來,已經連續四個月的發行份額超過千億元,超過去年同期表現。但權益類產品的募集情況並未改善,出現不少產品募集延期甚至失敗、發行規模小、發起式多的案例。

“權益(產品)賣不動”“很難賣”“我們現在對這塊的佈局會很謹慎”“投資者不買賬、渠道不敢推”……這樣的“涼意”也從多位基金從業人士的反饋中傳遞出來。在市場行情相對低迷、投資者信心不足的大背景下,權益類產品,尤其是主動權益類產品面臨的募集壓力較大。

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雖然發行市場有句話是“在低谷中播種”,但“低谷期到現在太長了,投資者購買意願不強、渠道也沒有動力、營銷沒有效果、產品難賣,佈局權益產品需要一定的勇氣”,實際落地還是會基於市場需求出發。

回暖中仍有失敗案例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今年以來共有609只新基金(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成立,總髮行規模達6336.54億元。其中,6月雖未結束,但本月發行份額已達1481.17億元,爲年內次高;平均發行規模爲14.67億元,刷新年內紀錄。

不過,在新發市場達到“小高潮”的背景下,6月仍有基金因募集份額不足而發行失敗,分別是圓信永豐興盛和信澳添泰穩健三個月持有,前者是一隻偏股混合型基金,後者則爲混合型FOF基金。

第一財經注意到,圓信永豐興盛在去年9月19日獲得“準生證”,直到今年3月18日才啓動發行。按照監管規定,新基金獲批6個月內就要發行。這也意味着,這隻產品是逼近逾期“紅線”纔將產品推向市場。

除了“壓哨發球”,發售公告也顯示出些許“悲觀”,圓信永豐興盛的募集期直接設置了頂格募集期3個月,即3月18日至6月17日。換言之,這隻產品在用足了長達9個月的準備時間,依舊宣告募集失敗。

信澳添泰穩健也是類似的情況,該產品在去年9月15日獲批,今年3月13日發行,再到6月12日截止,隨後宣告募集失敗。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上述兩隻產品在募集當日發佈了《基金合同》等產品資料後,並未在發行過程中有如增加代銷機構等公告。

“理論上,新基金在獲批後,基金公司可以在6個月內自行決定產品的發行時間。不過好發(募集)的產品一拿到批文就發了。”華南一位基金市場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市場很差、或者檔期排不過來的情況下,確實會把一些產品推後。

“有些就是不得不發了,沒辦法,批文到期前必須得消化。”一位在基金產品部任職的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不發的話,批文作廢,累計過期批文2個,後續新產品的審批就會受到影響。

有多位基金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基金獲批不發導致作廢,會比基金髮行失敗的影響更爲嚴重。“發行失敗也屬於一種修正,基金公司申報的時候可能是基於對環境的認知,覺得這類產品有需求,但實際發行的時候可能投資者並不買賬。”前述基金市場部人士說。

拉長時間來看,今年以來已有5只產品宣告募集失敗,除了圓信永豐興盛和信澳添泰穩健三個月持有以外,還有光大保德信先進材料、農銀MSCI中國A股氣候變化、嘉實領航聚鑫穩健配置6個月持有。

主動權益仍帶“涼意”

記者觀察發現,這些募集失敗的產品背後也有一定的共性,如多爲權益類基金,擬任基金經理近年來業績欠佳、在管規模較小等。以圓信永豐興盛擬任基金經理胡春霞爲例,她是圓信永豐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投資經理年限超過6年。

截至今年一季度,胡春霞共管理3只基金,在管規模爲5.75億元。今年4月,同公司基金經理範妍離職後,規模在32.98億元的圓信永豐興諾一年持有由她和浦宇佳接管。至此,胡春霞的在管規模升至38.74億元。

從她管理超過三年的產品業績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圓信永豐多策略精選、圓信永豐消費升級今年以來的累計回報分別爲0.01%、-0.79%,雙雙跑輸業績基準;最近三年的累計回報分別爲-39.01%、-41.67%。

而信澳添泰穩健三個月持有的擬任基金經理王奕蕾,目前投資經理年限爲3.32年。截至6月25日,她管理的信澳通合穩健三個月持有A今年以來的回報爲0.75%,同樣跑輸同期基準表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基金最新規模爲0.39億元,已低於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

在前述市場部人士看來,基金髮行失敗背後有多種原因,除了渠道能力不夠強、歷史業績不夠好、新發基金競爭力不夠等公司自身原因外,市場整體行情不太好,導致投資者情緒低迷、認購基金熱情降低,也是重要原因。

Wind數據顯示,6月25日,權益類產品(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發行規模爲1047.24億元,佔比爲16.53%,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爲31.89%。

而在主動權益類產品中(包括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自掏腰包”的發起式產品佔比達到3成;同時,整體成立規模不高,僅有興證全球紅利、天弘紅利智選、中歐景氣精選等產品的首募規模超10億元。

從另一個角度也能側面佐證這一情況,在年內調整募集期的產品中,有66只產品(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延長募集期或延期募集,博時科技驅動、華富產業智選等8只產品還進行了二次延期。在這之中,權益類產品有51只,佔比超過77%。

整體而言,新基金髮行市場較去年時略有起色,但發行冷熱不均的情況也在上演。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今年以來共發了199只債券型基金,合計募集到5153.56億元,佔總量的比例(81.33%)已經超過八成,比過去十年債基年度佔比最高的2023年(71.15%),還要高出10個百分點。

從產品來看,不少新發債基也成爲資金追捧的對象。在年內發行規模超過30億元的68只新基金中,債券型基金數量爲65只,佔比超過95%;此外還包攬發行規模的前29位。安信長鑫增強、泰康穩健雙利、中信保誠中債0~3年政金債的發行規模均爲8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