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能蛋」百百款,營養素怎麼來? 專家帶你3招挑好蛋
圖/ pixabay
文/樑惠明
雞蛋是一種便宜的優良飲食蛋白質來源,由營養學的觀點來看,蛋品本身就已經被視爲完美食物。市面上的雞蛋品項玲瑯滿目,還有特別標註特殊營養強化的雞蛋,如低膽固醇蛋、高亞麻油酸、高次亞麻油酸、高DHA、高維生素E、ω-3蛋等,還有標榜添加了葉黃素、胡蘿蔔素、卵磷脂、茄紅素等,訴求民衆吃蛋的同時,可以同步獲得蛋本身的營養和特殊營養素。含有特殊成分的「機能蛋」真的能夠吃到更多營養嗎?跟着專家一探究竟。
管理國內市售供食用之生鮮蛋品的農委會,依生鮮雞蛋產銷供應鏈樣態,分類有一般鮮蛋(零售蛋、洗選蛋)與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驗證之優良生鮮蛋( CAS 蛋品)與產銷履歷蛋品。
畜產專家廖震元表示,這些加入特殊營養成分的蛋品,在市面上被通稱爲機能蛋或營養加強蛋,但官方其實並沒有這樣的分類項目。「業者應該在蛋品上做出完整的營養標示,提出公正第三方的檢驗報告,證實並且保證蛋品的營養素含量,符合標示。」
考量到消費者的權益和健康,併爲蛋品市場另開蹊徑,部分雞農希望提供消費者具有調節身體功能的機能性蛋品。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林育安表示,機能性畜產品之機能作用,包含有下列幾項:
1. 強化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2.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3. 降低蛋黃中膽固醇。
4. 免疫抗體。
5. 雞蛋中生物活性物質。
「把雞蛋變成機能食品,是由養雞牧場透過在雞隻的日常飼料中加了特定營養素,讓雞隻吸收後產下含有一定比例營養素的雞蛋,可以說是殘留的成分,消費者透過吃雞蛋,再把特殊營養素也吃下肚。」
這是臺灣努力耕耘發展的機能畜牧業其中一環,營養機轉也被證實是可行的。不過廖震元指出,「飼料中需添加多少比例的特定營養素,才能讓雞生出足夠營養素含量的雞蛋,這個過程需要蛋雞養殖業者經過一定時間的檢驗與觀察,才能定出飼料比例,這是個嚴謹的養殖過程。」
但廖震元坦言,「雞隻是活的,會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像是天氣溫度的改變,雞隻的吸收程度可能就不同,需要視情況調整飼料的營養素含量比例,」如何確保雞蛋內確有標示中的營養含量,關鍵在於業者需自覺做好養殖管理。
「機能蛋的添加營養標示是真是假,在沒有政府單位出面把關檢驗的現況下,只能憑業者的良知與自主管理,消費者選購時也得靠自己判斷,先把業者提出的檢驗證明看清楚。」廖震元建議,選購蛋品時,可以留意有效期限、蛋殼表面是否光滑、蛋殼是否厚實無裂痕、重量是否較重且緊實,經過這般篩選出來的雞蛋,新鮮程度應該會較高,但宣稱的機能營養成分到底夠不夠,「就得看廠商的信用了。」
即便優良商家做好了蛋品管理,消費者也不能存着「每天吃XX蛋,就能獲取足夠的XX營養素」的想法。
以維生素A爲例,依據衛生署成人營養素建議攝取量,20歲以上成年女性每天應攝取量爲4200I.U,若以大約60公克的中蛋所含維生素A來略算,一天得吃10顆以上的蛋纔夠。
「靠單一機能品就想補足營養,應該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廖震元提醒,吃蛋有益健康,但不論食材中含有多麼高量的營養素,都不要長期只靠單一食物獲取養分,「均衡飲食纔是保健不二法門。」
(蛋殼顏色白或褐,關鍵在於雞種,和營養價值無關。圖片來源:pixabay)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牀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曾對《康健》提到,新鮮的蛋拿起來沉甸甸、蛋殼也較厚。如何選購新鮮蛋品,譚敦慈還有三個注意要點:
1.大顆纔好?
明顯過大的雞蛋,通常兼有蛋殼較薄的問題,代表母雞的健康情況不佳,甚至可能染病。譚敦慈說,雞蛋大小不是重點,蛋殼厚薄纔是關鍵。她建議,選擇中、小型的雞蛋比較安全,另外如果買回去後,發現這家商品的蛋殼真的重量太輕、或蛋殼太薄,下次就換買其他蛋場的雞蛋。
2.每次買不同產地的雞蛋
譚敦慈說,購買前她一定先看產地,這次如果買桃園的,下次就買臺南的,來自不同產地,可分散風險。另外在市場買蛋,也可以詢問攤商。
譚敦慈習慣買包裝完整的洗選蛋,因爲透過完整的洗選過程,把表面洗乾淨,比較安全,偶爾纔會買散裝蛋,且會避免選擇表面仍附着稻殼、雞糞的蛋。
此外,她也不會迷信機能蛋或土雞蛋,一般的蛋營養價值就足夠。市售紅蛋價格通常較白蛋高,有些人誤以爲紅蛋比較營養,「但其實不然,兩者僅是雞的品種不同,紅白蛋的營養價值差異不大。」
延伸閱讀:
吃雞蛋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營養師:適量+「這樣煮」就不會
杜絕藥殘蛋 專家建議3件事
一定要買洗選蛋?常見4大疑惑專家解答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