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狗讓病童笑了!史丹佛直擊:理工生把程式語言變有溫度發明
劉正芸(左)笑稱,因爲機器人太佔空間,原本對研究興趣缺缺,後來逐漸找出樂趣且鍾愛小型機器人。 圖片來源: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提供
【文/蕭歆諺;圖片/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提供】
從小喜歡打任天堂遊戲,史丹佛電腦科學教授劉正芸,面對AI影響學術領域,課程從真實世界的痛點入手,讓學生有感,激出發明欲。
影片裡,裝着葉克膜的7歲小女孩正跟着機器狗Pupper起舞,身上插的多色管線隨之晃動。畫面看來讓人不捨,但她臉上卻漾開大大笑容,彷彿一切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這段影片並非來自醫學院的課堂,而是史丹佛電腦科學系教授劉正芸,在「建構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實作」第一堂課上播放的短片。
這正是她與研究團隊的心血結晶。他們發現,在機器狗的陪伴下,能有效減輕長期住院病童的焦慮,且更願意下牀走動。
約半個籃球場大小的教室裡塞了36名學生,所有人都目不轉睛看着這段短片。
劉正芸表示,她想借此促使學生思考學習的目的,讓他們明白自己所開發的冰冷程式與機器,真的能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大型語言模型縮減10年研究時程
從投入電腦圖學領域,到研發出Pupper,是一段橫跨數十年的探索,而AI正施展魔法,把不可能化爲可能。
「我小時候花超多時間玩任天堂的遊戲,」回顧學術起點,劉正芸笑稱,因爲着迷於電玩畫面,就讀臺大資訊工程系時開始接觸電腦圖學,畢業後即前往華盛頓大學攻讀碩博士繼續鑽研。
她的研究關懷隨科技進展一路擴大,從關鍵影格動畫轉向人體動作模擬,因發現後者採用的演算法與機器人移動相近,才投入研究協助改善機器人的動作。
新技術不斷衝擊與革新她的研究領域,近幾年風起雲涌的生成式AI帶來更巨大影響。她評估,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出現,讓學者少走10年長路,研究進度明顯加速。
她解釋,過去要機器模擬人類動作的一大挑戰,是機器人學到的技能難以一體適用在所有情境。如機器人在某臥室內學會整理房間,移到客廳後看到陌生物品容易不知做何反應。
大型語言模型賦予它常識與推理能力,機器來到客廳後更知道怎麼行動,研究者不用再像過去一樣細細蒐集大量房間的資訊。
AI帶來的另一項影響,是賦予機器能力以做出反應。機器狗能在辨識病童左右搖晃的動作後跟着擺動,並回答孩童的提問,都有賴AI協助。
不只用AI,更盼學生變創造者
爲幫助學生掌握並開發相關技術,劉正芸費盡心思設計課程。
首先,因深知學生必然在社羣媒體上已看過各式AI酷炫應用,她特別調整課程結構,第一堂課改從人工智慧的最新技術談起,以勾起他們的熱忱。
這是誘使學生學「枯燥知識」的起手式。
劉正芸提到,她不僅要培育會用AI的學生,還期待他們成爲AI工具與應用的創造者。爲此,學習線性代數與三維物體轉換等基礎知識仍是必要,但她將這些課程擺在人工智慧課程之後。
其次,因爲了解開發機器人會遇到很多巨大挫折,她與研究團隊特別開發對新手友善的硬體模組,讓學生儘可能無痛地從零到一建構AI機器人。
接下來,她深信一對一教學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因而在業界捐款支持下,課堂上配有大量助教,每4名學生就有一位助教從旁協助,手把手帶他們摸索並從實作中學習。
她積極引導學生,將最新AI技術導入課堂上要組裝的機器狗中。
去年學生交的期末作品裡,每組機器狗展現不同才藝:追逐綠色光點、隨音樂節奏搖擺、與使用者問答等功能,不一而足。
「我完全愛上這門課,」修過該堂課的電腦科學碩士生法蘭西斯提到,看着手中的硬體零件在組裝下慢慢變成機器狗,融入強化學習、電腦視覺與大型語言模型後變得栩栩如生,能跟真實世界互動,讓他很有成就感。
他們團隊的期末作業即是融入名爲「YOLO」的電腦視覺技術,讓機器狗具備辨認發聲人類所在位置與移動的能力,它因此能在特定使用者「Pupper來這裡!」的呼喚下,精準移動到眼前。
法蘭西斯相信,當AI變得更加高效與強大,機器人的能力將出現爆炸式成長。
跨領域理解他人問題,促進創新
但美好前景也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學生該怎麼學,纔不會被拋在後頭?劉正芸認爲,持續學習和適應變化是兩大原則,學生得樂於擁抱新技術與新工具。
尋求跨領域合作則是學習與研究的最佳指南針。劉正芸解釋,當其他領域專家提出獨特的困擾與需求,能迫使資工背景的學生努力突破既有限制,發揮創意、提出解答。影片裡陪伴病童的機器狗便是因此誕生。
她相信隨着合作過程逐漸深入,解決他人問題的同時,自己也能受益,「最重要的是擁有解決他人問題的心態,」她說。
影片中的女孩如今已挺過心臟移植手術,繼續在機器狗的陪伴下行走復健。有人性加持,AI與機器人的確能化身好助手,更多美好想像,有賴下一代學生繼續探索。
【小檔案】劉正芸
現職/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生技跨領域計劃Bio-X成員
出生/1977年
學歷/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博士
經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傑出青年教授獎得主、美國電腦圖學與互動設計學院成員
AI心法/尋求跨域合作,致力解決他人問題,能促成更多技術創新
【延伸閱讀】
大學師生瘋ChatGPT、Copilot AI成校園新日常,7年增99個相關學位
公務員花一年跟里長泡茶蓋出人行道,北高如何成功改善「行人地獄」
Netflix方案大漲價!最新價格、新功能一次看,何時開始調漲?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11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