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大餐”到田 爲夏糧豐收圖景添上科技底色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李棟

農業科技是引領農業現代化的強勁引擎。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近年來,在種子、耕地、農機裝備等關鍵領域,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實現突破跨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增至2023年的63.2%,爲糧食生產不斷增添科技底色。

大寒節氣,黃淮海糧食主產區的小麥進入關鍵冬季管理階段。在河南安陽內黃縣田氏鎮的麥田裡,種糧戶曹勝傑穿梭於小麥田間,與以往種地老把式不同的是,曹勝傑手中多了一套能實時監測土壤溼度、肥力和麥苗生長的智能設備。

“當前小麥冬管的重點任務就是要做好鎮壓保墒與適時冬灌,小麥冬管關乎新一季的夏糧收成,現在有了這些高科技設備,能及時發現問題,管理更高效。”夏糧產得好不好,冬季管理是關鍵,這一點曹勝傑心裡明明白白。

“田氏鎮今年小麥種植面積達5.4萬餘畝。”當地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爲保障冬管工作科學有效開展,農業部門組織了多支農技服務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爲農戶提供“一對一”技術指導。“預計未來一週,大部分麥田將完成冬灌等關鍵冬管作業,爲小麥安全越冬創造良好條件。”該負責人說。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小麥越冬前一二類苗比例爲83.6%,比常年高1.6個百分點。

2024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在糧食生產總量不斷歷史性跨越的同時,糧食生產結構不斷優化,優質水稻、專用小麥供給增加,玉米產需缺口收窄,大豆產量連續3年保持在2000萬噸以上,自給率有所提升。成就來之不易,離不開科技支撐。

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糧食科技領域通過優化作物品種、改進耕作技術、提升農機裝備水平等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糧食平均畝產389.7千克,較上年畝均提高2.9千克,單產提高對增產貢獻達58.7%,300個重點縣單產提升對糧食豐收的貢獻率達到73%。

“春節過後,冬小麥冬油菜就進入了春季田間管理的關鍵階段。”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農藥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爲確保夏季糧油豐收,將着重分類施策落實田管措施,精準防災減災,搞好病蟲防控,開展統防統治、應急防治,重點落實小麥條鏽病、莖基腐病、赤黴病防控措施,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在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表示,經過多方努力,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世界第一方陣,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階段性目標圓滿完成,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取得新突破,科技創新爲農業高質量發展不斷賦能加力。

“下一步,將會同有關方面,聚焦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培育一批龍頭型和高速成長型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潛力型農業科技企業,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爲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張興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