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2成兒少曾遭網路詐騙、3成上當後變成隱形受害者

爲強化兒少保護,家扶推動第12年《428兒保日》,今年邀請張齡予(中)擔任愛心大使,呼籲關注兒少網路安全,一起預防並杜絕詐騙風險。記者董俞佳/攝影

網路詐騙的魔爪伸向兒少。根據警政署最新資料,去年1至5月網路犯罪以詐欺佔39.65%爲首,較上一年同期增加44.76%;且網路犯罪事件中,兒少受害者人數2018年開始逐年上升,2022年已較5年前激增88.68%。家扶數據顯示,有近4成兒少曾遇網路詐騙,有2成左右的兒少曾被實際詐騙,然近3成兒少被詐騙後不會告訴別人,成了網路詐騙的「隱形受害者」。

爲了解兒少於網路中被騙取金錢或個資的情形,家扶進行《兒少網路使用經驗調查》,發現曾遇過網路詐騙的兒少不少,有20.3%因網路詐騙損失金錢或外流個資,近3成兒少被詐騙後不會告訴別人,進一步探究原因,多爲「覺得小事一件」(45.1%)、「怕麻煩」(41.9%)、「覺得自己處理就好」(41.0%)。

家扶表示,兒少可能因損失金額少、沒有意識到個資保護的重要,或怕被家長責備,會選擇不對損害的權益進行爭取、甚至求助,未成年的孩子因此成了網路詐騙的「隱形受害者」,照顧者的協助將是關鍵。

爲強化兒少保護,家扶推動第12年《428兒保日》,今年邀請主播張齡予擔任愛心大使,呼籲關注兒少網路安全,一起預防並杜絕詐騙風險。張齡予分享,大家對於網路詐騙的訊息應該都不陌生,大人都會被騙,更何況是認知未成熟的孩子們,建議家長以故事與孩子交流哪些可能是詐騙,或一起玩家扶的AR遊戲,討論遇到要如何處理,讓孩子從玩中學習保護自己。

家扶社工指出,小美(暱稱)結識的網友誆騙小美回覆簡訊碼可以一起賺錢均分,小美想着能協助家裡經濟就配合著網友導引操作,卻陷入詐騙陷阱、損失數千元,小美懊悔又擔憂,不安的情緒被社工察覺後介入協助。

家扶基金會臺北青角督導鮑智傳說,不法分子常常透過人際關係面向對兒少下手,再慢慢發展成金錢詐騙,網路與社羣媒體蓬勃發展,兒少接觸或與網友互動漸頻繁,照顧者需要多加留意。

鮑智傳提醒,舉凡商品如有過低於市價、違常的利益引誘、不明連結網址、網友間金錢交易或要求個資隱私等,提醒兒少都要多查證或與大人討論。

照顧者方面,鮑智傳表示,在生活中可以多觀察孩子是否有不安與緊張等情緒,而若被網路詐騙了,家長切記理性因應,瞭解孩子行爲動機,勿再多予責難,安撫好情緒再因應處理,許多管道可以提供幫助。

爲強化兒少保護,家扶推動第12年《428兒保日》,今年邀請張齡予(中)擔任愛心大使,呼籲關注兒少網路安全,一起預防並杜絕詐騙風險。記者董俞佳/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