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商業化落地 日產、本田擬聯合開發汽車操作系統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面對競爭對手在汽車操作系統領域雄心勃勃地投資,日產、本田正考慮“聯手”打造汽車操作系統,以期在不斷增長的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中取得更大的份額。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近日,日產和本田正尋求聯合開發汽車操作系統,以降低研發成本。兩家公司還考慮,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合作,以提高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競爭是智能化,這是爲什麼包括本田和日產在內的傳統車企急於開發車載操作系統的原因。要麼自研,要麼與擁有車載操作系統廠商合作。選擇後者,好處是節省大量的研發費用和時間,可以拿來就用,但代價是用戶數據、系統生態、技術迭代等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裡。” “汽車新四化”產業研究者、知行韜略合夥人楊繼剛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汽車操作系統主要包括車控操作系統和車載操作系統兩部分,前者負責汽車駕駛相關功能,目前正逐步向智能駕駛方向演變;後者用於人機交互和車載信息娛樂,正逐步向“第三生活空間”的智能座艙方向進化。

聯合開發降低研發成本

早在今年3月,日產和本田便宣佈簽署諒解備忘錄,就電動汽車業務展開全面合作,其中包含了聯合採購、共享電池和電機技術以及軟件和其他組件。彼時,日產與本田品牌同意開始一項可行性研究,探討如何合作生產電動汽車或電動汽車零部件以及電動汽車相關軟件等。

對於兩家公司合作,業內普遍認爲,聯合開發將會降低研發成本,加速汽車操作系統商業化進程,獲得協調效應帶來的競爭優勢,在智能電動車業務上更早實現盈利。

日產也在今年3月發佈“The Arc日產電弧計劃”中提及,旨在通過構建智能合作伙伴關係、增強電驅化車型競爭力、差異化創新和拓展新的收入增長點,實現電驅化轉型並確保長期的盈利增長。

儘管聯合開發可以節省時間和降低研發投入,但有業內人士指出,由於兩家公司在企業文化、管理風格和運營模式上存在差異,因此在技術和產品方面的整合可能會面臨挑戰。

楊繼剛提出,傳統車企開發汽車操作系統需要加強對車載操作系統的理解和認知。“諾基亞當年的塞班系統,還停留在‘能上網的電話’,而不是蘋果iOS與谷歌安卓系統所強調的‘能打電話的電腦’,二者存在天壤之別。本田和日產聯合開發‘標準化’車載操作系統,需要瞄準智能化,以汽車機器人視角,打造‘人—車—家’生態,從這個角度而言,本田和日產面臨的真正挑戰,其實是從傳統車企向科技公司轉型。”

提升純電車銷量佔比

“新興企業非常積極進取,並且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進軍。”日產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內田誠曾如此評價特斯拉等一衆新興車企。

外部競爭正倒逼着日產、本田等傳統車企加快向電動智能化轉型。當前,日產、本田正面臨來自包括特斯拉、比亞迪以及韓國汽車製造商帶來的壓力。特斯拉已經連續多年成爲全球純電動車企的銷量冠軍。比亞迪在2023年躋身年銷300萬輛陣營,理想、小鵬、蔚來等一衆造車新勢力發展勢頭兇猛。

積極應對外部競爭,兩大車企在今年更新了電動化相關戰略。

5月16日,本田圍繞汽車電動化各項事業舉措舉行新聞發佈會,探討了包括電動化目標的推進思路、採購與生產結構改革、電動化產品線戰略、財務戰略等方面內容。

本田明確表示,到2040年計劃實現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全球銷售佔比100%的目標並未改變。要着眼於純電動車的普及,從中長期的角度出發構建強大的純電動車品牌和事業基石。

本田汽車CEO三部敏宏表示,到2030年,本田將投資10萬億日元,努力向電動化轉型。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字是本田於2022年4月承諾的5萬億日元的兩倍。屆時,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在全球範圍內的銷售佔比將達到40%,純電動車的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以上。

日產方面,在“The Arc日產電弧計劃”提出,2024財年至2030財年期間,日產汽車計劃推出34款電驅化車型,覆蓋所有細分市場。到2026財年,日產汽車計劃將全球電驅化車型佔比提升至40%,併到2030財年提升至60%。

同時,到2030財年,將下一代純電動車型成本降低30%,實現純電動車型與燃油車型的成本平價,提升純電動汽車產品競爭力。

日產計劃採用“家族化”的開發模式,在家族主要車型的開發後,其後續車型的開發成本可降低50%,內外飾部件變化可減少70%,開發週期可縮短四個月。通過採用模塊化製造,將縮短生產線,單車生產時間減少20%。

(編輯:張碩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