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將改支付標準 最快明年上路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4500項健保醫療支付標準已到須重新檢討的時候,此爲未來兩年工作重點,健保才能永續經營。本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爲健保法上路卅週年,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將全面改革「醫療服務支付標準」,針對四五○○項醫療服務項目檢討「醫療服務資源耗用相對值」(RBRVS),編列卅六億元;更爲解決少子化困境,將強化兒科、婦產科等弱勢科別點值。

臺灣面臨少子化危機,石崇良表示,首波檢討的重點科別爲兒科,希望提高相關醫療服務點值,改善兒科醫師待遇,進而提高醫療品質。他表示,兒科小病人不易照顧、診治,在收治重症病童時,更加辛苦,加上少子化,讓兒科人力變少,有必要列入首要改善目標。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贊同,他指出,幫兒童看診,耗費心力及時間,提高醫療支付標準有其必要性,期望兒科醫療給付點值可以保障一點爲一元。不過,他認爲不應從總額支付額外費用,而是由公務預算編列,畢竟健保總額沒有增加,一昧地增加點數,點值反而被稀釋,「這是空口說白話、空中樓閣,挖東牆補西牆的做法」,他分析。

至於急診醫師以CPR救活一名垂死病人,健保點值一千多點,但中醫門診把脈睡眠障礙卻能獲兩千多元,反映現行健保醫療服務點值給付紊亂,石崇良表示,確實有必要全盤檢討,評估依據爲每個醫療服務項目,醫療人員需付出多少相對勞力、代價、訓練。

以神經外科醫師的開腦手術爲例,需六年以上的專科長期訓練,且一次動腦手術平均時間超過六小時,健保點值約爲三萬點上下,但手術相對複雜,風險高,易有醫糾;相較之下,處理內痔手術,手術容易、風險極低,則有近四千點。石崇良表示,這次將針對培訓時投入資源、開刀時間、難易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評比。

由於因應國人醫療需求,健保署也將調整精神疾病、心理諮商等相關點值,石崇良表示,因涉及層面廣泛,預計利用一至兩年時間與各專科醫學會討論,蒐集及整合意見後,再做跨科別比較,避免不同科別間出現爭議,以期給付更爲公平,新制最快明年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