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新茶飲,不簡單的古茗

2月12日,古茗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它是繼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後的"新茶飲第三股"。古茗的發展策略不同於前兩個品牌,它更強調供應鏈,古茗創始人王雲安曾經直言,供應鏈沒覆蓋到的地方古茗不會進,這導致古茗目前仍有19個省份未進入,市場範圍只覆蓋了南方地區。

這個有些"另類"的策略,讓古茗加盟商2023年的單店經營利潤達到了37.6萬元,加盟商單店經營利潤率達到20.2%,同期中國大衆現製茶飲店市場的單店經營利潤率通常不到15%。

差異巨大的數據表明,你以爲古茗只是一個簡單的新茶飲品牌,其實它和其他品牌都不一樣。

一、下沉市場送古茗上市

茶興於唐盛於宋,歷史悠久,如何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社會,一直都是行業需要克服的難題。在探索過程中,行業逐漸將茶和其他食材組合到一起,當作適應現代社會的策略,由此誕生了奶茶、果茶等產品,創新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消費者每週購買新式茶飲的頻率中,大部分消費者(67.01%)屬於"輕中度"茶飲消費者,他們每週購買2-3次。奶茶和果茶也是古茗的主要產品,除此之外,古茗的產品還包括咖啡。從產品大類上來看,古茗和奈雪的茶、茶百道、蜜雪冰城沒有太大的區別。

古茗成立於2010年,首家店位於浙江大溪,大溪是浙江的一個鎮,古茗算得上是典型的"小鎮青年"創業案例。

古茗創始人王雲安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他在上學期間就開始創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當他畢業時,導師建議他沒必要上班,可以直接創業。於是,王雲安在2010年創辦了古茗。值得注意的是,彼時大城市的茶飲品牌還未下沉到鄉鎮,這讓古茗在鄉鎮市場具備稀缺性。

也許連彼時的王雲安都沒想到,鄉鎮市場(也可以說下沉市場)會在今後撐起古茗的IPO。根據古茗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古茗9778家門店的80%位於二線及以下城市,40%深入鄉鎮,遠超同行25%的鄉鎮覆蓋率。

古茗的市場佈局還有另一個特點,那就是主要市場都在南方省份。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古茗佈局了15個省份,而這些省份主要位於南方,其中浙江、福建和江西等八省在2023年爲古茗貢獻了87%的GMV。如果票選推動古茗上市的最大功臣,南方市場的得票率一定非常高。

招股書顯示,古茗從2021年至2023年總收入分別爲43.84億元、55.59億元、76.7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32.31%,高於茶百道25.11%,也遠高於灼識諮詢統計的2018-2023年中等價格帶鮮製茶飲GMV年複合增長率(24.4%)。隨着古茗逐步進入新的省份(有19個省份未進入)和一、二線城市,它將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相比之下,無論是茶百道、奈雪的茶還是蜜雪冰城,在市場佈局上都傾向全國性佈局。以蜜雪冰城爲例,其擁有45000家門店,覆蓋了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

二、供應鏈、研發都不是古茗的核心競爭力,組合拳纔是

2014年,王雲安一度找不到古茗的發展方向,爲此他諮詢了做生意的朋友,這位朋友只問了他一個問題-你要大還是要強?王雲安最初的想法是全都要,但深入思考過後覺得這不現實,最後他選擇了做強,他認爲先做強才能更有壁壘。這個策略貫徹到了古茗的方方面面,以至於市場被這些"方方面面"遮住了眼,沒看到古茗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中國市場中的各行各業,大部分都擁有非常大的規模,其中的企業能得到"水大魚大"的加持,古茗也是如此。

灼識諮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現制飲品人均年消費量約爲18杯,而美國、英國及日本分別爲322杯、222杯及167杯,這表明現制飲品市場在中國具有巨大擴張潛力。市場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2017年,中國現制飲品市場GMV爲1488億元,2022年增長至421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23.1%。預計到2027年,市場GMV將進一步增長至10312億元,預計複合年增長率爲19.6%。

其中有兩個細分市場,其一是咖啡,其二是茶飲,後者的規模比前者大。2022年,茶飲在市場GMV中的佔比高達50.7%。

按照價格劃分,中國現製茶市場可分爲平價、大衆和高端三個細分市場。古茗選擇的是大衆市場,其產品平均售價在10元-20元,大衆市場恰好是現製茶飲市場中規模最大的細分領域,預計2027年其市場份額能達到54.2%。至此,古茗實現了行業和細分領域兩個方面的水大魚大,這爲它成爲中國最大的大衆現製茶飲店品牌,以及全價格帶下中國第二大現製茶飲店品牌奠定了基礎。

縱觀新茶飲行業,古茗並不是唯一一個在這兩方面都得到市場加持的品牌,比如茶百道,它在這兩個方面的情況和古茗高度相似,但是,茶百道的規模卻稍遜一籌。截至2025年上半年,茶百道的門店總數爲8385家,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的門店數量爲9778家。此時我們應該反問一句,難道選對了大方向,就是古茗能成爲"最大"的全部原因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爲古茗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王雲安能始終如一堅持一個策略,即密集開店+打造強供應鏈的組合拳。

首先,古茗的主要產品是果茶、奶茶,新鮮的水果和牛奶是影響產品口味的重要因素,而水果和牛奶在物流上對時效性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古茗不得不花大力氣做冷鏈物流,如果這一關古茗做得不到位,那就不能做到接近萬店的規模。

從結果來看,古茗的物流能力給前端的門店和產品提供了充足的競爭力。目前,古茗能做到給97%以上的門店提供兩日一配的冷鏈配送服務,爲了做到這一點,古茗擁有一個規模爲327輛的車隊,以及21個倉庫。

但是,僅有超強的冷鏈物流能力就夠了嗎?蜜雪冰城等對手如果投入重金,也可以做到這一點,這顯然不是一家新茶飲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它不足以讓古茗在內卷的新茶飲行業中脫穎而出。正如我在前面所說,與之搭配的策略形成的組合拳纔是古茗的成功秘籍,也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一方面,兩日一配的冷鏈物流雖然能讓古茗門店拿到新鮮食材,但這不意味着門店能拿到好的產品,也就不意味着消費者會選擇古茗。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點是我提到的物流並不是壁壘;第二點是新茶飲行業產品端的創新極易被模仿,即便古茗在研發上花了大力氣,在產品上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古茗同時做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把集中開店。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 年9月30日,古茗有超過75%的門店位於倉庫的150公里範圍內,這個策略的好處體現在成本端,它可以通過降低古茗的配送成本(倉到店的平均配送成本爲佔GMV約0.9%,行業平均水平爲2%),讓古茗獲得給經銷商的讓利空間,從而加盟商多賺錢(加盟商單店經營利潤率爲20.2%,中國大衆現製茶飲店市場的單店經營利潤率約爲10%-15%)。

考慮到古茗超過97%的收入來自加盟商,強化供應鏈+集中開店的策略,是茶百道無法超越古茗的關鍵原因。在古茗的體系內,這兩個策略已經形成了正向循環,達成了王雲安想要的效果,他曾表示古茗的開店策略是在一個市場做到第一,如果做不到就不進入新市場。因此,我們之前提到的市場賦能、下沉市場,其實都是王雲安選擇做強的結果。

對於未來,新茶飲品牌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擴展門店覆蓋範圍,主要是出海,其二是擴展產品品類,主要是咖啡。品牌們在這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以蜜雪冰城爲例,它選擇雙管齊下,同時做出海和擴品。古茗的重點則在於擴品,目前的重點是咖啡。古茗和蜜雪冰城等品牌都選擇咖啡的原因在於,咖啡市場的增長很迅速,2022年的,中國現制咖啡的GMV爲1348億,預計2027年將達到3715億。目前,古茗的咖啡飲品包括榴蓮拿鐵、月下桂滿拿鐵兩款。

值得注意的是,古茗不僅沒有出海的打算,也沒有進入一線城市的計劃,這意味着古茗下一階段的增長,將來自於存量市場的內生式增長、擴品帶來的增量和開墾尚未進入的那19個省份,這也是古茗上市後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