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趨嚴,去年註銷私募超2500家,公募轉型漸成券商“必爭之地”
財聯社1月5日訊(編輯 劉晨)私募基金在降槓桿、去通道、消除多層嵌套、規範資金池、穿透監管等要求的堅決執行下規模逐步壓降,而公募基金繁榮滋長,2023年存續環比增加1.7萬億。券商資管公、私募業務齊頭並進已成爲提升主動管理能力的重要戰略選擇。
新增私募基金備案數據新鮮出爐,根據光大證券的數據統計2023年12月備案的顧問管理型產品總共44只,較上月51只,環比下降幅度13.72%。私募管理人自主發行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總共738只,較上月968只,環比下降幅度23.76%,較去年12月份2530只,同比下降幅度70.83%。
實際上,備案規模下降是今年私募基金的常態。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1月,備案私募基金爲2865只,全年基本逐月走低,行至10月已經降至790只。12月備案數據爲1394只。
去年12月初,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佈,對2014年的原《私募辦法》進行細化、修訂和完善,基本將私募基金納入一碗水端平的證監會監管體系之下。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12月28日,註銷的私募管理人一共有2502家。主動註銷的有584家,依公告註銷有48家,協會註銷1870家。
興證資管總裁徐翔在接受財聯社訪問時表示,在降槓桿、去通道、消除多層嵌套、規範資金池、穿透監管等要求的堅決執行下,過往不符合新規要求的私募業務規模逐步壓降,行業整體迴歸投資管理本源。
如果2023年是私募基金 “縮水減重“的一年,那麼對公募基金的形容可以說是繁榮滋長。根據Wind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公募基金存續規模爲27.545億,相較2022年增加1.7954萬億,超越成爲規模最大的基金品種。
徐翔指出,券商資管在私募業務方面兼具機構特性和靈活度。而另一方面,拿下公募基金牌照也是衆多券商資管業務的戰略重點之一。券商資管公、私募業務齊頭並進已成爲提升主動管理能力的重要戰略選擇。
根據界面新聞《2023券商資管公募化轉型發展白皮書》顯示,2023年共有14家券商及券商資管取得了公募資格。該報告指出,券商資管可以得到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利用母公司品牌效應與其他條線資源,同時加強與財富管理部門的代銷協同,精準適配各類投資人需求。但受限於後發劣勢,在社保年金和ETF領域,券商資管公募還存在銷售渠道不足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