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樑的責任擔當——訪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圍繞廣東如何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樑的責任擔當等話題,記者採訪了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
記者:中央多次提出經濟大省挑大樑,作爲全國經濟第一大省,2024年廣東經濟發展有哪些突出成績和工作亮點?
王偉中:2024年,廣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紮實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推動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優化。
一是穩的基礎不斷鞏固。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邁上14萬億元新臺階。工業生產穩定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2%、貢獻全省超五成的經濟增量,規上工業企業約7.4萬家。新增城鎮就業超143萬人、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110萬人任務。
二是進的優勢持續增強。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工業投資佔比提高到37%左右、創2007年以來新高。出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意見,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優化。出臺全過程創新鏈“1+N”政策和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提升。
三是發展動力活力不斷釋放。出臺系列惠企政策,全年爲經營主體新增減免稅費超1500億元,預計企業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金額超6900億元。全省經營主體淨增98萬戶、總量突破1900萬戶,其中企業835萬戶、佔全國七分之一。
記者:今年,廣東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發展目標和總體發展思路是什麼?
王偉中: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提出今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就是要引導全省上下迎難而上、奮發有爲,切實肩負起經濟大省挑大樑的責任擔當。
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幹字當頭、實幹爲要,各項工作能早則早、能快則快,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盡最大努力、爭最好結果。一是把擴大內需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着力擴大有效投資,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全力穩外貿穩外資,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二是堅持實體經濟爲本、製造業當家,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更大力度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推動要素市場化、投融資、營商環境等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充分激發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
記者:2023年在廣東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近年來,廣東在推進大灣區建設、發揮大灣區支撐帶動作用方面有何進展成效?未來將如何錨定“世界級的大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這個目標,縱深推進新階段大灣區建設?
王偉中:2024年以來,廣東錨定“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攜手港澳共同推動大灣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新發布“灣區標準”54項,首批207名港澳工程專業人才通過大灣區職稱評價,在粵執業港澳專業人士超過5500名,“跨境理財通”2.0版上線,“港澳藥械通”實現大灣區內地九市全覆蓋,187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境通辦”。二是強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標誌性項目建成,基本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建設,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開通運營,與佛肇、莞惠城際“四線貫通”,實現城際公交化運營。港珠澳大橋車流量增長90%,“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持續優化,北上港澳單牌車突破450萬輛次。三是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橫琴合作區澳資企業超6600戶,就業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超2萬人,琴澳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前海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擴展到合作區全域。南沙開發建設全面展開,期貨、數據、航運交易所及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等標誌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河套吸引集聚200多個高端科研項目以及超1.5萬名科研人員。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正式招生,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醫療、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約70萬人次。
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澳門視察並出席慶祝澳門迴歸祖國25週年系列活動,親臨廣東視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再次對大灣區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我們將堅持把大灣區建設作爲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攜手港澳提升大灣區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一是全面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強化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持續深化“灣區通”工程,加快“軌道上的大灣區”“數字灣區”建設,健全人才、資本、數據、技術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體制機制。二是強化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準確把握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的功能定位,大膽探索實踐、改革創新,加快落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項目。特別是牢記開發橫琴的初心,準確把握“澳門+橫琴”新定位和檢驗合作區建設成效的“三個看、三個有沒有”標準,深入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琴澳居民“心聯通”,提升琴澳一體化水平,更好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三是全面深化粵港澳各領域合作。強化三地規劃對接、政策協同、資源共享,把港澳的創新、人才、服務、信息等資源同廣東的市場、製造、場景、空間等資源協同起來,強強聯手、珠聯璧合。
記者:連續兩年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都提出要以科技創新不斷夯實實體經濟爲本、製造業當家的根基,這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非常契合。今年廣東在這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王偉中: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4月視察廣東期間,明確要求廣東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去年以來,廣東凝心聚力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預計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51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3.6%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約7.7萬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產業發展向新提質,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6.7%、31.6%。
我們將堅持實體經濟爲本、製造業當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聚焦“卡脖子”技術、產業補短板技術、重大公用技術三類“技術清單”,進一步發揮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集中優勢力量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力爭在高端芯片、工業軟件、先進顯示製造裝備等急需緊缺領域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破解一批“補短板”技術。着力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建設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的中試驗證平臺,重點儲備一批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中試項目,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引導多業態金融資源向科技領域集聚,切實把創新落到企業上、產業上、發展上,培育更多“鏈主”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二是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做強做優支柱產業,聚焦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進一步強鏈補鏈延鏈,培育更多千億元級、百億元級龍頭企業,打造更多萬億元級、千億元級產業集羣。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大力推廣“鏈式改造”,今年再推動超1萬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推動家電、紡織服裝、石化等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佈局新產業新賽道,實施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培育壯大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重點抓住未來具有爆發式增長潛力的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及若干個產業“競技場”,推動組鏈成羣、躍增發展,打造產業發展新支撐。
記者:2024年廣東外貿取得亮眼的成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今年廣東如何做好外貿工作?
王偉中:2024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廣東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及時出臺穩外貿系列政策措施,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9萬億元、增長9.8%,貢獻全國近四成的外貿增量。
我們將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堅定信心、奮發有爲、勇擔大梁,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條件,紮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全力推動外貿穩量提質。一是積極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辦好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等重大展會,實施“粵貿全球”7大專項計劃,組織3萬家次企業參加300場以上境外展,擴大電子信息、智能家電、電動汽車等優勢產品出口,穩住歐美日韓市場,拓展東盟、中東、拉美、中亞等新興市場,挖掘非洲、南太平洋島國等市場潛力。二是大力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加快海外倉建設,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推進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促進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強的數字貿易領軍企業。出臺支持綠色貿易發展專項政策,擴大“新三樣”、低空經濟產品等出口。三是優化對外貿企業服務。支持外貿企業做強做優,培育一批本土供應鏈企業、港口物流企業、國際分銷商和代理商。加強外貿領域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加大對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的支持力度。推進智慧口岸與智慧海關、智慧邊檢、智慧海事建設深度融合,開闢簽證“綠色通道”,爲企業人員開拓海外市場及境外客商來廣東採購提供簽證便利。 (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