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將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周頔 北京報道

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7月19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外部不確定性增加,但不會影響中國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的決心和信心。”全國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在發佈會上指出。

在發佈會上,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介紹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於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部署。韓文秀表示,《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國大市場成爲世界大機遇。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研究部主任崔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這顯示了對外開放作爲基本國策的長期性、延續性和重要性。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如何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又要如何通過擴大國際合作來提升開放能力?

對此,崔凡表示,我國擁有14億人口,國內市場規模和內需潛力巨大。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內需潛力的大市場優勢正在不斷增強。

“對於企業來說,隨着中國國內市場所提供的市場機遇越來越大,失去中國國內市場造成的損失也會越來越大,利用好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在規模經濟型產業上就可能具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崔凡說。

談及所謂“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崔凡認爲,要從“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三個方面進行理解。其中,“更大範圍”一方面是指對外開放的“空間範圍”要更加擴大,不僅要從過去注重沿海開放拓展到沿江、沿邊和內陸的對外開放,而且要把自貿試驗區、自貿港等對外開放高地的改革經驗複製到全國;另一方面,對外開放的“對象範圍”也要更加擴大,不僅要重視維繫傳統的發達國家市場,同樣也要拓展發展中國家市場作爲新的增長點,要尋求多元性、全球性的對外開放,從而全方位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加快優化我國的全球價值鏈佈局。

在發佈會上,韓文秀指出,要儘快落實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開放,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加快推進離岸貿易發展。

崔凡指出,這是“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更寬領域”不僅是指產業和技術領域要進一步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在繼續擴大製造業、採掘業、農業領域對外開放的同時,更加重視教育、醫療等現代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在更多領域取消外資佔比限制。同時,也要在勞動力要素、技術要素、數據要素等領域實現更大的開放。傳統的對外開放更加側重貨物貿易領域,在當前服務貿易增速已經超過貨物貿易增速的背景下,要積極推進服務貿易以及包括要素市場在內的新領域的開放。

在發佈會上,韓文秀指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崔凡表示,需要關注“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這需要強調在進一步深化商品和要素等流動型開放的同時,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的着力點就在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當前我國正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國務院也印發了《關於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在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主動對接開展試點,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率先與國際接軌,構建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爲中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積累有利條件。

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

《決定》要求,要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擴大自主開放,有序擴大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對外開放,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國大市場成爲世界大機遇。

其中,“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引發各界關注。此項安排有何考慮?

崔凡表示,聯合國制定的最不發達國家的名單是在動態調整的,但總體上來說近20年變化並不大。據測算,最不發達國家佔世界GDP的比重在公元2000年時爲0.6%,而到2022年時已經上升到了1.36%,其經濟體量有了較大的提升。包括最不發達國家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是我們開拓國際市場的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我國對外開放要實現共贏,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可以看到,最不發達國家的人口總量並不少,如果這些國家的經濟能夠較好增長,其也會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談及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崔凡指出,對於擴大對外開放,加強人員往來是關鍵一環,特別是吸引外資、擴大服務業開放,都需要加強跨境人員流動。

一段時間以來,國家針對外國人跨境往來的便利措施已在不斷優化,在一系列促進中外人員往來的政策措施下,極大提升外籍人員來華在華工作、經商、學習、旅遊和生活的便利度,跨境人員往來持續升溫。據統計,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1463.5萬人次,同比增長152.7%。

外國人來華也會面臨一些不習慣、不方便的問題。崔凡指出,這就要求需要在進一步推出便利化措施的同時,加強社會化管理,建立健全更好、更完善的管理制度。

“近期我們對一些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籤政策,受到普遍歡迎,取得良好效果。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來華經商旅遊人員居住、醫療、支付等便利制度。”韓文秀在發佈會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