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撇步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學院永續長鄭國泰鼓勵用在地產品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學院永續長鄭國泰教授以「ESG永續發展因應策略」爲主題進行專題分享。(郭吉銓攝)

「碳關稅壁壘」的時代即將來臨,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學院永續長鄭國泰於13日出席旺旺中時「淨零巨擘 永續共融」首都高峰ESG論壇,以「ESG永續發展因應策略」爲題,分享未來各界如何有效應對淨零議題。

鄭國泰引述「Net ZeroEconomy Index2024」報告指出,目前氣候狀況,因爲人類文明的發展,氣溫自1980年代逐年上升,而若要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迴歸工業時代前,需要以現今20倍的速度減碳;即使將升溫控制在《巴黎協定》最低目標2°C,每一年碳密集度降幅也必須達到6.9%,顯示氣候實質行動刻不容緩。

「若無法阻止氣溫逐漸攀升,首要衝擊的地區即是北極冰冠。」他指出,北極是地球上最快暖化的地區,大約是全球平均的2倍以上,帶來的災害不僅是永凍層逐漸減少,包括熱浪、野火及位於永凍層的古老「新」疾病也將被釋出,增加了生物威脅的可能性。

因此,鄭國泰提到未來企業應推動社會進步,將社會價值連結經濟價值,以達成永續供應鏈。他以近期富邦金控的Run For Green活動爲例,只要民衆累積跑滿40公里,富邦金控即爲跑者種下一棵樹,種下樹後便可從這些幼苗中,獲得固碳、吸碳等效果,因此這樣的行動也被視爲是一種「雙重重大性」,是企業連結經濟價值的典範。

永續供應鏈期望企業能夠正視經濟價值,更要顧及社會與環境價值。他提出3點建議,首先企業要從經濟面思考產品及服務、市場;其次,企業需要開始重視附近所在的社區環境;最後,要在企業所在地區形成生態服務系統,因此未來ESG整體策略應從產品、設計、人力等多面向,進行通盤規劃。

最後,鄭國泰強調,未來碳關稅壁壘的時代即將來臨,現在歐盟的CBAM已逐漸成熟,接下來日本、新加坡、英國,甚至包括臺灣也都會慢慢建構完善的碳交易市場,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在地產品,以最大化減少碳排放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