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遲到的文化正義「2021臺北市文化獎」

簡秀枝》遲到的文化正義 「2021臺北市文化獎」。(圖/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何其榮幸,擔任「2021年臺北文化獎」評審代表,接受公視錄影。一向口才不好,又容易緊張,短短的四段談話,卻讓公視專案團隊,跑了兩趟路,深感歉意。

臺北市文化局提出今年文化獎的獎勵重點爲:「開拓市民文化視野、提升臺北國際能見度與光榮感,致力於文化多元與深度推廣,成效卓越者」。

經過日前評審小組,熱烈討論、多輪投票後,最後雀屏中選的爲:蕭麗虹、黃心健、彭蒙惠、白先勇,成爲「2021年臺北市文化獎」得主。

面對公視鏡頭,我結巴發言,內容整理如下:

一、蕭麗虹(1946-2021 / 75歲)

來不及等到今年臺北文化獎的頒獎典禮,蕭麗虹老師已於今年8月底病逝。這位香港女兒,臺灣媳婦,用45年的青春,融入臺灣社會,她一生孜矻,爲臺灣「文化議題」與「生態開創,鞠躬盡瘁,實在令人不捨。

蕭麗虹老師於1995年成立「竹圍工作室」,是臺灣替代空間與藝術村的先驅之一。

過去的25年間,蕭麗虹老師帶領「竹圍工作室」夥伴們,透過文化空間政策的研究與推廣、展覽論述與實驗、國際連結與交流,札札實實地服務了500位以上的藝術家,更與250個相關藝術文化組織與機構,進行合作,對內對外都爲臺灣建立起影響綿密、能量豐沛的藝術平臺與網絡,彌足珍貴。

75年的生命,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蕭麗虹老師走過人女、人妻、人母與人媳的多元角色,她從總體經濟分析專才,搖身一變成爲藝術創作者、藝術收藏家、藝術贊助推廣家,也是臺灣社會「女子有才、纔是德」以及「君子不器」的典範。

蕭麗虹,她愛在人間,口碑風骨,也長留人間。

二、黃心健(1966- / 55歲)

用虛擬實境(VR)說動人的臺灣故事,頌掦臺灣價值,爲華人爭光,是黃心健老師脫穎而出,獲得今年臺北市文化獎的理由。黃心健曾說,藝術創作者,永遠保持好奇心,並回歸到自己生命的初心,故事纔會誠懇、纔會感動人!

黃心健,是典型客家子弟,也是女畫家黎蘭兒子,從小就有媽媽的藝術啓蒙,也被允許在家不斷拆卸機件,臺大機械系畢業後,赴美受到國際設計名校完整養成,並在Sega、Sony 等知名跨國公司擔任藝術總監,這樣的養成條件,造就了黃心健進軍國際舞臺的利基。

黃心健沈穩內斂,懂得借力使力,營造「強強出撃」的機會。例如,他結合美國前衞音樂教母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合作《沙中房間》,就摘下第74屆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獎》,從此國際展覽與獲獎無數,持續爲臺灣在海外爭光。

VR創作,可以達到以前媒材無法達到的深度,沈浸式作品,完全可以掌握人的感官,觀者面對這樣的媒體,心靈少有防備。以假亂真、虛實之間的界線,徹底模糊,隱含着某種深刻的危險,創作者必須爲作品,肩負比傳統媒材,更多責任。

黃心健這一路以來,秉持創作初心,持之以恆,同時堅持跨國創作,非常艱辛,也意味着他一直努力承擔更大的創作責任,體現更多人性的溫度與尊嚴。

三、彭蒙惠(1926- / 95歲)

今年95歲高齡的彭蒙惠老師,早在她12歲時,就跟上帝約定,她要爲中國人傳遞福音。1951年25歲的彭蒙惠,果然抵達臺灣,先在花蓮落腳,1960年她搬來臺北,從此成爲臺北人,迄今已經61年了。

人在臺北的彭蒙惠,全力投入「臺灣英文教育」的推廣。這一甲子以來,「跟着彭蒙惠學英文」,彷彿成爲臺灣跨世代的共同記憶。

不管是「大家說英語Let’s talk in English 」或「空中英語教室Studio Classroom」,長年來透過雜誌、廣播與電視,不僅陪伴臺灣學子,學習語言,更是大家有系統認識美國,與西方生活文化的重要管道。

大半生把臺灣當作第二故鄉的彭蒙惠,也取得臺灣的「永久居留權」,今年獲頒臺北文化獎,是強調她活進臺灣人心坎的終身努力、奉獻與友誼。

她,心誠意堅,實至名歸!

四、白先勇(1937 - / 84歲)

只要提及「臺北人」這本家喻戶曉的小說,大家就想到白先勇老師。這本暢銷書,於1971年出版,到今天正好是50週年,已經是世界華文的文學經典,讓「臺北」跟着搭上名著的國際列車,名揚全世界。

臺北,一直是融匯着東西,吸納民間生命力,人文薈萃,白先勇老師很技巧地把「都會文明的臺北城」,與「心靈文化的臺北人」,交融在著作之中,內外輝映,相得益彰。

身爲名將白崇禧之後,白先勇老師卻獨鍾文學。早在1960年白先勇就讀臺大外文系時,就與同好創辦「現代文學」,除了凸顯他拔尖超凡的才氣,與早慧預言的能力,這個組織,開枝散葉,對文學發展,影響深遠。

白先勇老師對文學的熱忱與天賦,大家有目共睹,他創作不斷,長、短篇小說,已經多次被改編,搬上舞臺銀幕,著作也屢屢被翻譯爲各種文字,蜚聲國際,令人衷心感佩。

不僅僅是爲了附會風雅,更不完全爲了沾親帶故,錦上添花,大家想想看,我們的臺北建中、臺大外文系,出現這樣的文化奇葩,這是千年修來的福份。臺北市文化局不過善盡追補文化界漏網大魚,及時頒贈「2021臺北市文化獎」,彷彿是追封加爵,但何嘗不是遲到的文化正義啊!

作者爲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