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寓懷行板 熠熠星光—緬懷劉生容精彩斜槓人生
簡秀枝》寓懷行板 熠熠星光—緬懷劉生容精彩斜槓人生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4月29日在奇美名琴加持下,隆重開幕,展現劉生容生前抽象拼貼的丯採,以及他品賞音樂、飼養賽鴿的豐富一生。
行板(Andante),是音樂術語,意味着不疾不徐、舉步行走,優雅而從容的演奏速度。美術展覽以「行板」概念,象徵藝術家劉生容(1928~1985)在繪畫、音樂、養鴿等不同領域,自由轉換的才能,更代表劉生容把音樂感性,帶入畫布創作,用心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歷程。
展覽開幕當天,高美館特邀小提琴家林品任、劉生容長子劉文彰(三船文彰),以及外孫女黃伊珊(Clara Liu-Mifune Hwang)以奇美典藏名琴「Joachim-Elman」、大提琴與鋼琴共同呈現展覽音樂會。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表示,策辦《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希望以當代策展與檔案研究的角度來呈現藝術家劉生容的多重面貌,這也是繼臺北市立美術館1997年所辦「劉生容回顧展」後,睽違27年,再次於臺灣公立美術館舉辦的大型研究展。
李玉玲特別感謝劉生容家屬給予展覽策展研究、檔案調查的全力支持,讓觀衆得以透過劉生容的親筆書信,以及相關文獻檔案,想像當年大時代的面貌。
展覽自2019年即開始籌劃,以「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作爲策展發想,加入許多1997年後發掘的資料,並納入家族網絡及劉生容與臺灣、日本抽象藝術家的關聯,藉此再次爬梳劉生容抽象前衛的創作風格在臺灣、日本藝術與文化史的位置。
李玉玲進一步指出,此次展覽也特別關注此前未被正視過的「劉生容賽鴿檔案」,並邀請長期關注賽鴿史的當代藝術家李立中以當代創作詮釋角度,爬梳當時曾被譽爲「賽鴿之神」的劉生容所留下的珍貴資料。透過賽鴿,當代的創作者與劉生容產生跨越時空的交會,呈現出背後蘊含的歷史脈絡。
同時,該研究展也拍攝了立基於田野調查基礎之上的劉生容紀錄片,讓觀衆能透過影像的方式,觀想劉生容的生命故事。
《寓懷的行板》是難得的翔實展覽,呈現了劉生容創作歷程中,重要階段的重點作品,並透過文獻檔案、家族信件的爬梳和對照,描繪這位人稱「東方畫壇鬼才」多元而豐富的側面書寫。
該展覽,依照劉生容創作幾大階段,呈現他的重要作品,並透過相關檔案信件的爬梳和對照,展現「藝術家劉生容」的不同側面。
劉生容童年時期就隨家人移居日本,到青年時期曾返臺開展創作,後來又爲了追尋藝術養分,頻繁來往臺日之間,因此可以說,劉生容的創作,呼應了當時臺、日兩地前衛抽象的發展脈絡,更在自身抽象繪畫語彙之中,綻放出璀璨能量。
提起劉生容的藝術源起,歸功於家學淵源,劉生容的父親劉如霖,愛好音樂,擅長演奏小提琴,他的叔父劉啓祥,則是臺灣第一代赴日、法留學的知名畫家。雖然劉生容從未受過正規的藝術教育,但他對藝術的喜愛和欣賞,從小銘刻在心中,他經常走訪叔父劉啓祥畫室,也練就了非凡的藝術美感與紮實繪畫功底。
1960年代初期,劉生容頻繁往返於臺日之間,如海綿般吸收來自日本與歐美的藝術新訊。 1966年,劉生容在東京港區六本木,保羅畫廊舉辦個展,吸引到包含福澤一郎等當時日本畫壇重要人物和其交流,也被日本美術館如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等館舍典藏作品,他的新藝術態度,成就了他獨特的覺知。
1965年是劉生容畫風,又有了大轉折,他開始使用臺灣傳統民俗祭儀「燒金」,拼貼創作,在燒金與常民轉譯中,相融並進,打造更醇厚基底與內涵。1967年,劉生容舉家移居日本岡山,該時期之後,劉生容鏗鏘有力的筆觸,逐漸轉爲更凝鍊渾潤的表現。1970年代,劉生容更發展出以「甲骨文」和「圓」(或玉璧、玉玦)爲基礎的視覺語彙,成就斐然。
除卻繪畫與音樂,劉生容畢生的興趣:還有賽鴿。他擅長培育賽鴿,所養鴿子甚至有「神鴿」名聲,在日本鴿壇贏得「賽鴿之神」美譽。
劉生容長子三船文彰表示,原先覺得20歲以後突然立志成爲畫家的父親是孤獨創作者,在細想父親交友廣泛、閒暇時作畫、養鴿、拉小提琴的生活點滴,逐漸體悟到藝術連結美好的奇妙力量,與藝術帶給世界善的循環玄妙之處,爾後我並因而親自操刀成立了劉生容紀念館。
開幕音樂會上,奇美博物館慷慨出借名琴,由臺灣絃樂新銳林品任擔綱演出,除了生色開幕氛圍外,也張顯劉生容的斜槓人生。
三船文彰透露背後的一段珍貴往事:劉生容當年與許文龍同住臺南,常一同秉燭賞樂,聆賞唱片錄音,他們不約而同着迷於俄裔美國猶太小提琴家米夏·艾爾曼(Михаил Саулович Эльман,1891-1967)的優美琴韻,在愛烏及屋下,對於米夏·艾爾曼使用的那把小提琴,非常神往,冥冥之中,引導許文龍成爲該琴的守護者。
當年米夏·艾爾曼使用的那把琴,成爲文化瑰寶在臺灣奇美博物館被妥善保存,並且持續透過出借小提琴演奏家的詮釋,爲世人帶來美好和良善,那正也是三船文彰所體悟到藝術連結的力量。
三船文彰除了是旅日臺僑,具牙醫身分外,也是知名大提琴家,疫情期間,除了返臺籌辦劉生容研究展,他是日本捐贈疫苗到臺灣的重要推手,他長年投身藝術,並強調,藝術家是努力尋找美的結晶,並希望讓善的能量擴張」。
高美館表示,《劉生容研究展》展覽的籌辦與思考,仍持續扣合著高美館這幾年所塑造 [大南方 South plus多元史觀] 的新品牌定位,其背後的主要思維就是要希望能以 [多元史觀]的論點提出不一樣的藝術價值判準,並透過擾動典藏,可以看到延續大南方對於柳營劉家劉啓祥典藏研究的脈絡及影響,而更深化且擴散。
「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從4月29日到8月6日,在高美館 201-202展覽室,值得一探。
作者爲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