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當代年輕人人手一冊

從多用一個社交平臺,就打開一個新世界的角度來說,我們是活在多重宇宙裡。我近來也發發小紅書。託小紅書的福,看到一條熱門讀書筆記,介紹一本神書:《老實人啓蒙》。

該條筆記甚至也沒有介紹,只是把書的封面和目錄頁拍下來,即引來熱情圍觀和評論。

在崇尚精英品位閱讀、熱衷書寫性愛大師般神秘閱讀體驗、擅於製作都市麗人封面圖和精緻書單的小紅書,這本出版於20年前的成功學書,沒有因其老土的封面設計和老實本分的書名招來歧視。

它和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大批生產又大批消亡的成功學書籍一同出道,走出繁榮的印刷廠,走進新華書店的氣派書架,走向論斤賣的書攤,走入舊書網的叫賣平臺,以電子版的形式走進網盤。一路走來,人羣散去,而它孤獨而又堅定。

直到20年後,經知識考古,走進新一代年輕人的視線,成功得到他們的再次關注,乃至閱讀。這像一個被啓蒙的老實人,終於收穫他的回報的勵志故事。

但我們不要忽略,《老實人啓蒙》是由聰明的社會人寫的,它不需要如此勵志,它一出版,銷量以百萬計。

這本書與同時期或稍早稍晚的成功學勵志書,在思想資源上都很相似——都是基於卡耐基《人性的弱點》等西方成功學名著理論框架的移植,或明目張膽的抄襲。比如一本銷量過千萬的國產成功學書《方與圓》,該書的技巧篇就是對《人性的弱點》相應篇章的忠誠 copy。

不一樣的是,《老實人啓蒙》可以算做國產成功學書籍裡,真正做到西方成功學理論本土化的一本。 這從它讓人過目難忘的書名就足以表現。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書名。它在無意中對中國人中一個龐大羣體或典型性格,做了高度形象化概括與提煉。全世界哪裡都有老實人。但唯有我們說出“老實人”這個詞的時候,尤其知道它的所指的豐富性和可闡釋性。

老實人的性格底色是好人。但這種好人從他自身的遭遇來說,總是吃虧。從與他人的人際交往來說,總要得罪人。從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對社會的價值來說,一句俗話是,好人沒好報。

這本書就是在圍繞這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它不像那些盲目灌雞湯打雞血的成功學,天生我材你牛逼,你是最棒的,別人能成功你也可以!

也不像那些渣男 PUA 寶典式的成功學,把社會的陰暗面和“醜陋的中國人”拆穿給你看,如民國以來風行的李宗吾厚黑學,這位仁兄自稱看了二十四史,就看到厚黑二字。 臉皮夠厚,心夠黑的人,越成功。 對照下來,你這種商場吃個試吃都不好意思的老實人,肯定是不行的。

《老實人啓蒙》對老實人持同情的和理解的立場。

它並不打算忽悠老實人如何取得不切實際的成功,全書幾乎沒有提到成功兩個字;也不去利用老實人的困境心理而移罪於社會的不公,從而激起徒然製造內耗的對立情緒。

它指出一個事實:老實人遇到的問題,有他人和社會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出在自己。

這種指陳不帶有責怪的意味,更像是對待因無知犯錯的天真的孩童,充滿耐心與同理心。

爲此,本書上篇理論篇總結了老實人的四大心理特徵,五大行爲表現和三種性格類型。

老實人四大心理特徵有:

第一,對支配社會運行的兩套法則缺乏瞭解,以道德準則與主觀好惡支配自己的行爲;

第二,對他人的心理和個性缺乏瞭解,以單一的態度和方式不加區別地對待複雜迥異的現實生活;

第三,對利害關係和實際效果考慮不足,存在着思維和行爲上的理想化、情緒化的傾向;

第四,對人生的技巧與手段持激烈否定的態度。

這種心理特徵概括是讓老實和不老實的人,都會心一擊的。雖然沒有論證如何得到這樣的結論(畢竟不是嚴謹的學術著作),但我們還是從這種大刀闊斧的總結中,看出它對社會學和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靈活而恰當的運用。

這種靈活和恰當體現在它對老實人富有中國特色的觀察描述上。比如,它用“琢磨人”來指代人際交往時微妙的心理活動:

老實人在心理上往往還有這樣一個誤區,即認爲體察別人的心理變化是“琢磨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我覺得,這其實是一種託詞,用以掩蓋自己的懶惰和無知,因爲體察人心畢竟是一件很費時費力、很費頭腦的事情。至於說體察人心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就更站不住腳了,翻幾本偉人傳記,你就會發現,對人心的精深洞見正構成了其偉大人格的一部分。

對日常生活用語大膽啓用,藉此來通俗而準確地勾勒老實人心理與行爲特徵的做法,全書到處可見:“拉關係”“愛面子”“吃不開”,等等。這事實上是對本土社會心理學有關研究課題的通俗化轉述。

老實人的五大行爲表現有:

第一,利益敏感度不夠,不僅羞於力爭自己份內的利益,而且不善於從利益角度爲自己作長遠和周到的打算。

第二,自我表現差,不善於得體地表現自己的善意、優勢和成績。

第三,過分注重面子,心理承受力弱,崇尚萬事不求人。

第四,片面堅持原則,不考慮做事的效果和結局。

第五,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嚴重的失誤,只交往合得來的人,特別容易討厭別人,不善於結交利益關係和盟友。

這種把道理掰開揉碎的總結方式,並不多見。它還以滿滿當當的形式呈現在目錄裡,讓讀者真正看完目錄就瞭解到本書精華。這給人的感覺,不是說教的絮叨,而是苦口婆心的真誠。

接下來分辨的老實人三種類型,同樣值得借鑑。 即:

耿介型。基本特徵是:過分的原則化,過分的直率,缺少寬容。

過分實在型。基本特徵是:自我掩飾能力差,缺乏靈活權變的基本技能。

軟弱型。基本特徵是:缺乏鬥爭的勇氣,逆來順受。

上篇理論篇的內容主要是這些。像所有成功學書的經典結構一樣,用一半篇幅說問題,再用一半篇幅給建議。本書下篇應用篇也有不少令人受用的分析,這裡不再展開。

關於《老實人啓蒙》就說到這裡。

坦白說,在翻閱本書過程中,我也補了一課。這些道理我當然在其他人文社科類書籍閱讀中有所領會,比如該書廣泛採用的社會學和心理學理論資源,以及輔佐觀點的各色歷史或人文小故事(講道理+講故事說明道理,是此類書寫作固定章法),我都眼熟。但它們集中到“教做人”這一主題上澆灌下來,雖然有時不免粗暴,還是有可咀嚼的地方。

但像所有成功學勵志書一樣,熱血沸騰三分鐘,看完也就隨着涼卻的泡腳水一起倒掉。

說到底,書中道理算不得了不起的洞察,也沒有多少原創性。爲了說明道理的小故事,要麼斷章取義,要麼胡編亂造,同樣當不得真。

真正打動我的,還是這個書名:老實人啓蒙。如果說在本書寫作的時代以及在寫作之前的漫長時代,老實人是一部分中國人的性格特徵描述,那麼現在,我們特別能從中感受到對一種時代普遍情緒的現代性指認——

在貧富分化和階層固化趨於極端的中國社會,我們都是那個被拋棄被毒打被矇在鼓裡被困在信息繭房被不斷榨取反覆收割氣喘吁吁眼淚模糊仍然一臉天真對施捨般的憐憫感恩戴德虛無縹緲的善意報以微笑的老實人。

在這樣的時候,一本過時的成功學書出現在眼前,它的名字像預言一樣擊中和看穿我們過分敏感和脆弱的老實人心理。但它既不煽動我們憤怒,也不慫恿我們義無反顧,它只想給我們一個溫和的啓蒙,讓我們放鬆繃緊的神經,喘上一口氣,喝上一杯水,恢復一點內心的平靜。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實人啓蒙》是一本成功的成功學書。

事實上,《老實人啓蒙》是一套名爲“JR 人際自助叢書”中的一種。在它之前陸續出的五本是《怎樣讚美別人》(一);《怎樣和領導相處》(二);《尋訪臉皮學院》(三);《小人研究》(四);《怎樣不受氣》(五)。

假如先看排在第六本的《老實人啓蒙》,便覺得這是一份總領和綱要,前五本是對該書具體章節的擴展延伸。順序讀,《老實人啓蒙》則成一個集大成收納,將前述種種凝聚到“老實人”這一人格化的形象上。

即便透過名字,也不難看出,這套書在從俗從衆(成功學書一貫的主題和論述框架)之外,另有一副藉此研究中國國情,以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野心:

《尋訪臉皮學院》一冊是對李宗吾厚黑學的傳統絕活兒繼承。而《小人研究》一冊,是本叢書中,繼老實人之後,第二個人羣性格特徵分析:在《老實人啓蒙》中沒好直接點名的禍害老實人的主要壞分子,在這裡原形畢露,爲防人之心不太警覺的老實人拉響警報。

到這裡,就不得不順便說下這套叢書的主編方洲(這是筆名,本命叫徐學華)。其實方洲更有成績和影響力是在語文和作文教輔市場。在作文圖書領域,一度有“南開心、北方洲”(開心是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開發的作文圖書品牌)盛名。他獨創了作文“主題四分法”。

“方洲新概念”後來成爲一個響亮的中小學教輔品牌,涵蓋語文英語各門學科,多年排在全國作文圖書市場前幾名。這套書總銷量破了3000萬冊,這是2009年的數據。此外,還多次押中中高考作文題。

常年在演講、講座和輔導班中接觸全國各地青少年,再有長期從事中小學教輔圖書策劃和編寫,讓方洲要比一般人更懂這些未來的主人翁需要什麼。或者說,當他們走出校園走上社會,需要特別注意什麼。

在這樣一種關切下,他主編的這套人際交往叢書就有了另一層目標受衆或理想讀者:青年人。這體現在該叢書最後一冊,由方洲親自撰寫的《青年怎樣適應社會》。

這本書是可稱爲“青年人的情感教育和社會教育”系列主題活動的產物——方洲有一個同名的高校專題演講。 此外,他還在《中國青年報》開了兩個專欄: “青年必讀書”和“中國當代名人成功素質分析”。

他的演講和專欄在千禧年前後都引起過強烈社會反響。以此試驗出選題的可操作性,經由方洲自己的“JR 人才調查中心”(JR 爲競人天地教育發展有限公司簡稱)組織策劃,結晶出另外兩本書:

《青年必讀書手冊》和《中國當代名人成功素質分析報告》。毫無懸念,都很暢銷。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市場嗅覺靈敏的圖書策劃人又一次成功操盤。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商業化運作裡,也確實包含教育和指導青年人如何提高自我修養如何應對社會複雜的用心。

比如,《青年必讀書手冊》就找來了季羨林、王蒙、張中行、周國平等當時紅極一時的學者和文化名人做顧問。看上去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

這在隨便一本新書就是如雷貫耳名家落淚推薦誠摯推薦的腰封年代見怪不怪。就是在當時,託個關係找名人掛個名,也不是不行。

但要注意的是,這本書不同於大學人文專業的推薦書。 換句話說,它沒有太強烈的文學性和專業性。

從它的體例編排和所推薦的書目上,可以說它還有點外行。比如它在“中國文學書首選推薦”的20本里,前面還是詩經楚辭三國水滸紅樓夢等傳統選法,最後一本赫然是餘秋雨的《文化苦旅》(這裡可見方洲的私心,他在主編叢書中多處提到餘秋雨。也反見2000年前後餘秋雨的文化影響力之大)。

《小人研究·序言》

公允說,該書目的並非培養一個文縐縐的讀書人,它側重的是實用性,強調的是“生存意識”。 因而它把“處世和修養”分出一類,放在首位。 而考慮到閱讀的營養均衡和易吸收性,《聖經》和《漫話聖經》可以並列,《純粹理性批判》和《蘇菲的世界》同屬一類。 它的編選標準葷素不忌,編排原則無從把握。

而只有細看一部分具體內容,它在策劃上的統一感才得以顯示: 一切爲有效閱讀服務。 看不懂《聖經》? 那就結合《漫話聖經》看。 《金剛經》乾脆原文也別看了,直接看《金剛經說什麼》。 《純粹理性批判》作爲哲學書很重要但也很難懂,不妨先從《蘇菲的世界》入門。

總之,版本和原文,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否無障礙閱讀,快速領略一門學科的景觀。 它傾向於通過這種掛一漏萬的粗糙的然而清晰通俗的閱讀指南,爲每一個普通青年人搭建知識結構的完整性。

我想正是這種樸素的實用性編選方針,贏得了季羨林周國平王蒙等名家學者的認同,出而顧問。

而方洲自己撰寫的《青年怎樣適應社會》,試圖分辨的一個道理是,社會和學校不一樣。這是一個廢話一樣的常識,但又指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狀:許多人已經在社會混跡多年,依舊擺不脫書呆子氣和學生思維。以至於在社會跌跌撞撞,始終無法成爲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方洲質問道:讀書必然造就清貧嗎?

因而,他在自著和主編的書籍裡,要貫徹的是爲讀書和文化祛魅的信念:

做一個實際的讀書人,對下個世紀的中國有重要的意義。我認爲,我們的文化有過強的書齋氣息和書呆子氣。和我們的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具有更強的實踐特徵。完成書齋文化向實踐文化的轉型,是21世紀中國人最重要的使命。

另一本《中國當代名人成功素質分析報告》,儘管有些事後諸葛,但要發揮的作用也是如此。

由《老實人啓蒙》,到所屬系列“人際自助叢書”,最終落到青年人如何平穩轉型爲社會人這一嚴肅命題。像是一步步揭到了謎底。這次閱讀探尋之旅,也從最初的好奇轉入莫名的沉重。

這是將近20年前的一段成功學圖書的出版故事,而在這種“急功近利”的出版和閱讀中,卻也無意間戳到了至今仍未消除的時代隱痛——

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教過青年人怎樣適應社會。時間一到,一腳踢出校門,是死是活不再過問。

因而方洲的直白吶喊,現在讀來仍有迴響:

現在是商品時代,雖然你也意識到物質的重要性,但是由於多年的讀書習慣,由於多年的讀書生涯,你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仍然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某些精神因素置於物質之前,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事業。

所以我說:確立正確的生存意識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