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時評|AI“爆改”經典作品,邊界在哪

近段時間,各類平臺出現了不少AI爆改經典作品的現象。比如,《甄嬛傳》中的宮鬥戲被變換成槍戰激烈的場景,《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突然動起了拳擊,《西遊記》裡的唐僧“答應”了妖精等等,種種“離奇”場景引發廣泛熱議。

過去,將影視作品進行動圖編輯、視頻剪輯的惡搞行爲也不少見,但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經過AI技術處理的短視頻,不僅逼真流暢、真僞難辨,而且製作門檻越來越低。目前,不少AI軟件在不改變原場景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改變人物的動作和行爲,讓不少網友驚呼“魔法照進現實”。

不可否認,作爲短視頻創作的一種新形式,部分爆改視頻有其創意性,它們通過新的場景植入,形成了劇情的反轉和衝突,有一定戲劇效果。但也正如一些網友所擔心的,這類創作以影視片段爲藍本,而這些經典影視劇在幾代人當中早已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倘若不符合人物和劇情設定的顛覆式、反轉式爆改,不僅達不到幽默的效果,還容易對原作品和表演者的形象造成損害,甚至造成對傳統經典的冒犯和踐踏。

經典影視作品不僅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比如,《西遊記》中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表達,也有對不畏艱險、正直勇敢等精神的弘揚,倘若“唐僧”“孫悟空”等人物被肆意扭曲,甚至被魔改成了“花癡”的形象,不僅是對精神紐帶的割裂,更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就此而言,文化的創新值得提倡,但失去了“守正”的“創新”,變成沒有邊界的惡搞,就不是一笑而過的小事。

在AI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對於AI爆改,除了道德之問,還離不開技術之問。近段時間,從“AI換臉特效”“AI復活親人”到“AI愛人”,對AI技術使用邊界的討論始終不曾停止。應該說,AI技術只是工具,如何運用取決於人。對經典影視作品來說,如果能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運行,並引導正確的價值觀,那麼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此外,任何二次創作都可能涉及版權問題,AI爆改經典作品也不例外。我們仍然期待,AI技術能夠向善向美,尊重經典的同時與影視行業攜手共進,助力經典國產老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魏曉敏)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