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金:人羣中的青春志願紅
近日,當外出務工人員背起行囊踏上新徵程時,一抹抹躍動的志願紅正溫暖着這座紅色故都的各個角落。百餘名返鄉大學生志願者在車站、社區、鄉鎮編織起一張溫暖的網,用青春力量續寫新時代的暖心故事。
從“被幫助者”到“幫助者”
清晨,瑞金火車站進站口寒風凜冽,一羣身着紅馬甲的青年志願者早已忙碌起來。他們掛着工作證,在入口與候車大廳之間來回穿梭,爲旅客搬運行李、指引路線、解答票務等問題。
大學生志願者羅娟將凍得通紅的手揣進紅馬甲口袋,目光緊緊追隨着往來的旅客。發現一位抱着幼兒的旅客在自助售取票機前猶豫不決時,立刻快步迎上前去說道:“阿姨,您需要什麼幫助,可以跟我說。”
羅娟是南昌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去年此時,她還是春運人潮中接受志願者幫助的學子,而今年,她已是參與志願服務62次、服務時長達到137小時的“老資歷”志願者,並且憑藉出色的表現獲得了“贛州市優秀返家鄉大學生先進個人”稱號。
“現在是春運返程高峰的關鍵期,今年我們聯合團市委發起春運‘暖冬行動’,不僅發揮了大學生熱情高、適應快的優勢,有效緩解了車站的服務壓力;另一方面也爲年輕人提供了參與社會服務、反哺家鄉的平臺。這些孩子熟悉本地文化,溝通能力強,他們的加入讓我們的服務更貼近旅客需求。”市汽車站副站長劉建平說道。
從參與者到組織者
“‘志願紅’是我的人生底色。”這是吳彥蓁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是瑞金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的負責人,目前就讀大四,從高三開始便積極參與並組織返家鄉志願活動。今年春節,他不僅自己投身志願服務,還帶領團隊在全市開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
在綿江河畔,吳彥蓁和其他志願者一起清理河道垃圾,他說:“志願服務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雖然過程漫長,但我願意一直奔跑下去,爲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年來,吳彥蓁累計參與志願服務活動300餘次,服務時長達到1100小時。在他的推動下,瑞金籍返家鄉大學生從原來的幾十人擴張到了現在的600餘人,並在上級組織的支持和幫助下成立了“瑞菁歸巢”返家鄉大學生志願服務隊,爲志願服務事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關愛者到擔當者
“小微做的燈籠真棒。”在象湖街道金星村兒童活動室,四周的牆壁上張貼着孩子們的新年畫作,色彩明豔,充滿童趣。8歲的小微(化名)舉着志願者剛指導完成的元宵節燈籠,露出靦腆的笑容。這是七彩假期關愛兒童“護苗”志願服務活動的日常場景,多名志願者爲村(社區)兒童開設繪畫、閱讀、黏土製作、安全教育等課程,爲孩子們送去溫暖。
“製作燈籠時,孩子們全神貫注,小腦袋裡充滿了奇思妙想,猜燈謎環節他們積極踊躍,看到孩子們臉上洋溢的歡樂笑容,我也特別開心。”瑞金籍返家鄉大學生魏瑩笑着說道。
“這些大學生志願者在服務過程中表現非常出色,他們不僅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也用行動傳遞了社會的溫暖。”共青團瑞金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組織返鄉大學生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初衷,是爲了讓大學生在實踐中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同時也爲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劉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