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組跨國團隊 成功研發仿生撲翼飛行器

交通大學機械劉義強副教授(右二)與新加坡澳洲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撲翼飛行器。(交大提供/李侑臺北傳真)

交通大學機械系副教授劉義強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澳大學組織跨國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撲翼飛行器,研究成果獲刊頂尖機器人研究期刊《Science Robotics》。(交大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交通大學機械系副教授劉義強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澳大學組織跨國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撲翼飛行器,具有鳥類滑行、迅速避障的能力。其研究成果「高效撲翼無人機可以驟然阻止高速飛行而騰昇」獲刊頂尖機器人研究期刊《Science Robotics》,於美東時間7月22日下午2點正式發佈。

這項研究在新加坡實驗論文臺灣完成,並且在交大實驗室成功複製。團隊過去致力於研發更安全的無人機,以減少無人機對人羣帶來的干擾與危險性;與傳統四軸無人機相比,撲翼飛行器更安全、安靜,因爲具有滑行、低速懸停和迅速避障(空中剎車)的能力,如同鴿子燕子能在都市擁擠的環境中安全且安靜地飛行。

劉義強表示,這項研究讓團隊瞭解飛鳥如何通過拍翼在高速飛行中急轉彎,以及如何在棲息前騰昇或倒掛金鉤。

劉義強說,空中機動轉彎或騰昇是重力阻力動態失速共同作用的結果,拍翼機在空中剎車僅需能耗,有別於一般四軸飛行器的剎車侷限。此外,團隊也透過實驗證實拍翼飛行的驅動比旋轉飛行更有效,解釋大自然中飛鳥採用拍翼進行推進的原理

劉義強指出,團隊的研發目的,是爲研發出一種耗能低但能產生高推力的拍翼飛行器。研究重點着眼於拍翼機構設計,以減少摩擦能損和恢復拍翼因減速而耗損的動能。憑藉着高效率和高推力的拍翼機構,此優化的飛行器能夠執行機動飛行,也籍此機械鳥平臺能量化了鳥類飛行時的能耗。

與四軸飛行器相較,仿生撲翼無人器能更安全且不喧譁的進行監視任務。劉義強說,團隊將持續探索飛行器的實際用例,下一步是使飛行任務自動化,並將其用於自主控制害鳥害蟲,例如做爲行動稻草人驅趕害鳥遠離耕地食堂居民區,以及在機場配以聲源光源提高驅趕鳥類的效能,能大幅節省蟲害防治公司和機場運營商人力

劉義強並指出,仿生撲翼無人機也適用於室內,比四軸飛行器更利於對室內垂直農場進行授粉,因爲撲翼推進可以在茂密的植物被中運行而不會切碎樹葉;反之,四軸飛行器的旋轉槳會像割草機般切碎樹葉,不僅對植物造成傷害,也有安全性上的疑慮,仿生撲翼無人機的開發,將能對未來農業帶來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