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資訊科技 智慧醫療展新貌

圖/摘自freepik

臺灣醫療業智慧醫療投資概況

圖/摘自freepik

智慧醫療投資總額

伴隨資訊科技的發展與演進,各種軟硬體設備與應用系統已被大量運用於企業內部功能的支援與執行上,因此,資訊科技爲企業營運帶來的效益早已爲業界所肯定。然而企業爲能更有效的整合既有系統及資源,乃不斷提高其資訊科技應用投資,冀能借此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及提升企業生產力。資策會MIC以2020年底對於臺灣醫療業智慧醫療投資與導入調查爲基礎,分析業者導入現況及應用現況,提供資訊服務暨軟體業者瞭解企業需求之參考。

本次調查的31家醫療照護保健業者中,2020年智慧醫療平均投資額爲168.9萬元;在2021年智慧醫療花費方面,有約一成的業者表示2021年將增加智慧醫療投資,整體而言,預期2021年智慧醫療平均投資額將達176.6萬元,成長率爲4.6%。其中,在目前已導入智慧醫療的12家業者中,有 導入的業者平均智慧醫療投資額爲436.3萬元,2021年預期成長至456.3萬元。

在已導入智慧醫療的醫療業者中,以委外開發的投資金額較高,支出金額達429.7萬元(98.5%);相對而言,自制開發的投資金額則僅6.7萬元,僅比甚微。

另外,調查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並未對本次調查的31家醫療照護保健業者之智慧醫療投資造成衝擊,在2020年與2021年之相關投資上,各業者皆表示未受影響。

在醫療照護保健業智慧醫療導入現況方面,所調查的31家業者中,有四成已導入智慧醫療應用(38.7%),另有1家業者計劃於兩年內導入智慧醫療,另有近六成無相關計劃。

智慧門診成投資大宗

在智慧醫療導入類型方面,以行政流程輔助與醫療診斷輔助爲最多業者導入之項目,其中行政流程輔助的部分包含「智慧門診系統」(53.8%)、「營運管理」(46.2%)與「人力資源管理」(30.8%);而醫療診斷輔助面則包含「臨牀診療輔助」(53.8%)、「用藥處方應用」(46.2%)及「醫學影像標註」(30.8%)。而機器人應用包含「治療型醫療機器人」與「照護/支援型醫療機器人」,在本次調查中導入業者相對較少(15.4%),另有1家業者表示有引入可輔助患者透過自行利用APP應用程式或是眼動儀進行控制的「智慧病牀」。

各業者之智慧醫療導入類型以行政流程及醫療診斷輔助爲主,故在調查中,與之相應的「流程自動化」(53.8%)、「數據處理、分析」(46.2%)、「圖像」(46.2%)相關技術,爲業者導入比率較高之項目,其他如其他如「機器人/移動控制」(23.1%)、「聲音」(15.4%)、「自然語言」(7.7%)與「感測器」(7.7%)的技術應用則較少。

針對智慧醫療導入之痛點,以成本效益面爲業者最主要面臨的困難,包含「導入成本過高,預算不足」(84.6%)與「導入成果不易衡量」(76.9%)。此外,受限於我國法規問題,亦有超過六成業者反映「健保給付相關問題」(61.5%)亦爲業者在導入過程中面臨之最大困難。

在技術面,包含「智慧醫療人才招募不易」(46.2%)、「現有軟硬體設備無法配合」(38.5%)、「無法判別合適之智慧醫療技術」(23.1%)亦均在兩成以上,唯「無法取得智慧醫療技術」(7.7%)與「醫療數據資料品質或格式不一」(7.7%)反映之業者較少。此外,亦有超過兩成的業者表示對「病患體驗與接受度低」(23.1%)的擔憂,爲來自終端使用者面的考量。

智慧醫療成疫後新常態

觀察醫療照護保健業者中2020年的智慧醫療平均投資額爲168.9萬元,預估2021年,有近一成的廠商表示將增加投資金額,預期智慧醫療平均投資額將成長爲76.6萬元,成長率爲4.6%。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上,無受訪業者表示智慧醫療相關投資有受疫情影響而增減。人工智慧應用在醫療產業也已形成新的趨勢,國際大廠如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也切入智慧醫療的應用,此外在醫療端,隨着醫護人力的短缺,智慧醫療也有不得不做的壓力,因此,透過資訊科技的投資,纔能有效提升醫療營運效率與服務品質。

智慧醫療導入類型以行政流程及醫療診斷輔助類爲主,其智慧門診系統、營運管理、臨牀診療輔助與用藥處方應用等項目之導入率均在五成上下,爲最普遍之導入類型,相對之下,機器人應用目前仍偏低;在技術導入面,則以輔助行政流程的RPA,及輔助醫療診斷的數據分析處理及圖像識別技術,爲醫療照護保健業者導入率較高者。目前,數據孤島和系統之間缺乏相互的操作,是當下醫療業在資訊科技需求上面臨的最大問題,RPA的出現,解決孤立系統之間不能互相操作的問題,可望有效打破數據孤島的問題,幫助醫務人員處理繁瑣的資訊處理和文書工作,使醫療業專注於改善醫療品質,未來,醫療業擁抱RPA將是大勢所趨。(本文作者爲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朱師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