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消金“賣身”落定 京東入局補齊牌照短板
本報記者 鄭瑜 北京報道
傳聞已久的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消金”)股權轉讓之事終於塵埃落地。
12月20日,港股上市公司天津銀行(01578.HK)發佈公告,將與廣東晶東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東貿易”)、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網銀在線”)、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天津經濟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捷信消金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晶東貿易與網銀在線均爲京東集團關聯公司,其將分別出資25億元和7.5億元,合計持有捷信消金65%的股份,而原股東Home Credit N.V(捷信集團)的持股比例將壓縮至2%。
京東方面回覆《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天津市政府和相關監管機構指導下,京東將與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對外貿易信託”)、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天津銀行、Home Credit N.V(捷信集團)有序參與捷信消金重組。
其實在行業內關於捷信消金母公司尋找股權接手方的傳聞就一直不斷,最終花落京東,能爲其消金業務帶來哪些突破?
昔日行業巨頭“掉隊”
今日“賣身”的捷信消金曾經位列行業前茅。
捷信消金成立於2010年,註冊資金70億元,捷信集團全資控股捷信消金。是原銀監會批准設立的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
2017年,捷信消金淨利潤突破10億元;2018年,捷信消金以13.98億元的淨利潤位列行業第一;截至2019年年末,捷信消金總資產達到1045億元,成爲業內首家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消金公司。
2020年是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年捷信消金實現營收112.38億元,同比下滑34.08%。截至2020年年末,捷信消金資產規模652.07億元,同比減少37.62%;淨利潤1.36億元,同比下跌88%。橫向對比行業排名前列的招聯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同年淨利潤分別爲16.63億元、7.12億元、13.5億元。
2020年之後,捷信消金不再單獨對外披露財報。但是依據捷信消金股東捷信集團的母公司中東歐投資金融集團PPF集團披露,2023年上半年,PPF集團在中國區的總收入爲6100萬歐元,同比下降75%;利息淨收入總額爲1300萬歐元,同比下降89.9%。
2023年10月,捷信集團將該公司持有的捷信消金46.9億元的股權質押給對外貿易信託。今年1月25日,捷信消金剩餘23.1億元的股權質押給天津銀行。
而對外貿易信託與天津銀行也現身此次出資方之列,根據公告,對外貿易信託出資6億元,持股12%;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出資5.5億元,持股11%;天津銀行出資5億元,持股10%。
考驗京東整合能力
京東雖然在互聯網平臺公司中較早開展消費金融業務,但此前主要依靠小貸牌照展業。
隨着網絡小貸監管趨嚴,近年來京東先後註銷和退出了其在多地的小貸公司,目前僅依靠重慶京東盛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網絡小貸牌照作爲消費金融業務展業載體。根據工商信息,這張牌照的註冊資本目前已達80億元,但對比消費金融牌照,其在槓桿率上的短板顯而易見。
有消費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目前來看,捷信消金的資產質量與京東未來整合能力是業內較爲關注的重點。
根據2020年年末數據,捷信消金的逾期貸款佔比達到21.87%;2017—2019年,捷信消金逾期貸款佔比分別爲16%、21%、16%。
前述人士表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依然處於不斷規範、利率下降、持續數字化以及競爭者增多的格局中。儘管部分市場參與者已經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整個行業的發展空間依然巨大,尤其是隨着科技的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新入局者仍然有機會通過創新和差異化競爭獲得市場份額。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入局並不算晚。
“但是除了捷信消金本身的資產質量,當前其他部分消金公司的不良開始上升,這都對京東的風控提出了更高要求。”該人士補充道。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京東入局消金的優勢在於技術、場景和品牌影響力。然而,也面臨市場競爭激烈、風控模型需優化和合規要求嚴格的挑戰。需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優化風控體系,確保業務合規發展。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爲,京東的金融類產品比較豐富,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多年經驗,而且京東涵蓋了衆多消費品類和豐富的消費場景,自身供應鏈體系也比較健全,這些都是做消費金融很好的基礎。而且捷信消金自身在線下積累多年,雖然最近幾年業績下滑,但也是京東開展線下業務很好的抓手。
王蓬博也指出,同時也必須看到,消費金融市場競爭激烈,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外,還有衆多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該領域,京東仍然面臨較強的競爭。此外,京東參與捷信消金重組後,需要與捷信消金原有的團隊、業務、系統等進行整合和協同,這些都是後續必須注意的問題。
(編輯:李暉 審覈:何莎莎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