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播1集,衝上全國前2,央視戰爭大劇《上甘嶺》,這次徹底封神了

1952年的10月14日。

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調集了兵力約6萬餘人,大炮300多門,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防守的上甘嶺陣地,發起了猛攻。

我志願軍部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陣地,多次失而復得。

隨後,雙方都不斷向上甘嶺地區,增加兵力和重武器,使得上甘嶺發展爲局部戰役規模。

而昨天,一部叫做《上甘嶺》的電視劇,正式登陸央視一套,開啓首播。

看起來怎麼樣呢?

就我來說,得分兩方面看。

從成績來說,《上甘嶺》在僅上線一集的情況下,收視率就衝上了全國前二。

央視大劇,果然強勢。

而從我個人的觀感來說,這部劇的第一集,就讓我看得熱血澎湃。

同時,也對七十多年前,那些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將士們,有了更多的瞭解,以及發自肺腑的敬佩。

第一、上甘嶺

上甘嶺,只是朝鮮戰場上,兩處高地低窪處,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

但就如前面所說,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前所罕見。

尤其是炮兵火力密度,已經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志願軍在此次戰役中,不僅打出了國威,也打出了軍威。

在戰鬥中,更是涌現出了不少英雄人物。

如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爲衝擊部隊打開道路的特等功臣黃繼光,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最終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排長孫佔元。

英雄人物,數不勝數。

因此早先,有些人質疑,既然有了電影版《上甘嶺》珠玉在前,電視劇版,就沒有必要再拍了。

我個人覺得,不僅有必要,而且拍得還有些晚。

愛國教育,是國人最樸素的情懷之一。

曾經的抗美援朝戰爭,稱得上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毛主席,用一句話給出了很好的解釋:“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而上甘嶺戰役,正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爲重要的戰役之一。

此次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敵人的“金化攻勢”,給與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戰役之後,美軍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就此穩定在38度線上。

擔任此次戰役指揮的秦基偉將軍,對此評價說:

“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第二、節奏快如閃電

看了昨晚播出的第一集,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快。

節奏,快如閃電。

一開場,就是擁有制空權的敵機,對正在行進的我軍進行轟炸攔截。

無論從音效、畫面,還是鏡頭的運用來看,電視劇《上甘嶺》呈現出的水平,絕對是院線電影級別的。

說實話,我是兩分鐘入戲,然後開始無比的緊張。

儘管,我知道這只是一部電視劇,而其中的歷史,也早已經被我們所熟知。

該劇有一點,做得很好。

開場一點不囉嗦,直接用字幕,將日期與當時的戰鬥形勢,說得明明白白。

因此無論哪個年紀的觀衆,一看就明白。

而其展開的,是兩個視角。

一個,是從軍長秦基偉開始。

他與警衛員,坐在吉普車上,而警衛員一直在嘀咕,說一直以來,都沒有打過什麼硬仗。

大多數時候,一直在轉移。

終於,收到上級的指令,與秦基偉想象中的,高度一致。

傳令兵開始四處傳達命令,而敵軍戰機的騷擾,造成了我軍一些戰士受傷。

另一面,則是基層指揮員。

連長鬍滿倉,對戰士們下達指令時,依然以吃得打比方,聽着不“高級”?

秦基偉給出了答案:“說得好啊,戰士們文化水平參差不齊”。

人人,都聽得懂。

關於劇情,爲避免劇透,就先聊到這裡。

第三、演員的發揮

有一說一,《上甘嶺》這部劇能吸引我,一是因爲抗美援朝的戰爭題材,二就是演員陣容了。

除了老一輩特型演員唐國強、劉勁、盧奇等人之外,黃軒和王雷,是我選擇追劇的一大原因。

劇中,黃軒飾演參謀段顯峰。

我想說,劉偉強導演,是真有眼光。

黃軒是內地男演員中,少有的帶有書生氣的實力派演員,看他在電影《芳華》中的表現,就知道了。

並且,在他的書生氣中,還帶有一絲不屈的倔強。

以上特點,都與其要塑造的段顯峰,十分契合,因而在觀感上,十分舒服。

至於王雷飾演秦基偉,也是再合適不過了。

前兩年的《功勳》,王雷主演的李延年篇章,堪稱近年來國產戰爭劇的巔峰之作。

他塑造起這樣的人物來,真就再合適不過了。

但真正帶給我意外之喜的,則是潘斌龍。

我原本以爲,喜劇人出身的他,來出演一部嚴肅題材的戰爭劇,會非常非常齣戲。

可實際上,卻恰恰相反。

總體來說,在看了一集《上甘嶺》之後,我建議大家都要看一看。

爲了那些,快要忘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