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次新股表現活躍,什麼是次新股?

經過了此前一週的調整,本週市場表現都還不錯,各種概念板塊輪番表現,其中有一個很多人不太熟悉的概念板塊表現得尤其搶眼,那就是:次新股。

比如三峽能源在6月17日到23日之間完成五連板,市值突破2280億元;還有發行價僅爲1.4元的南網能源上市後就13連板,一度成爲漲幅超十倍的大牛股,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根據wind分類,次新股板塊有26只個股在今年完成了股價翻番,64只個股漲幅超50%,成爲震盪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來源:wind,2021.06.23;此處不作爲個股推薦)

我們都知道,新股是指剛發行的股票,很多人通過“打新”獲得了理想收益,那麼次新股是什麼呢?

次新股其實是股市中的一類概念股票,目前還沒有一個官方的定義,但根據大家約定俗成的習慣劃分,通常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上市時間。我們一般認爲,新股是近幾週上市的股票,老股票是上市超過一年的股票,次新股就是居於兩者之間的股票,嚴格意義上講,次新股是指,上市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一年。第二個條件是分紅情況。通常情況下,次新股是指上市在一年以內且沒有分紅送股的股票。如果一隻股票在上市8個月的時候就進行了分紅或送股,可能就會被調出次新股板塊。

次新股有什麼優勢呢?相比其它個股,次新股具有兩個比較鮮明的特徵:一是從公司業績來看,很多老股票在上市多年後可能已經進入了平穩增長期,但次新股由於剛剛上市,通常財務指標比較亮眼,而且在經過上市募集資金後,擁有了更多資本去擴張,很可能很快進入業績高速增長期;二是從投資角度來看,次新股上市不久,即使在經歷了上市後的一輪上漲之後,也沒有太多歷史“套牢盤”,所以急着賣出的資金也相對少一些,有可能成爲市場中的“黑馬”。(上述參考:金融界,2019.06.13;同花順)

盤點A股歷史上的次新股行情,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一些規律。

從市場背景來看,次新股往往是活躍資金的風向標,在歷次市場風格切換中往往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比如在2018年2-5月的次新股上漲週期中,有88%的次新股上漲,平均漲幅達到了27.88%,漲幅中位數爲23.55%。如果在此期間投資次新股,將有很高的勝率,而且較大盤超額收益明顯。

從行情特徵來看,這段時期次新股漲幅也跟隨市場風格切換,近三年營收增速及利潤複合增速在20%以上的個股在次新階段行情中表現更優,往往容易受到投資者青睞。(數據來源:國泰君安,2021年5月16日)

但需要注意的是,次新股的投資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有些次新股可能會出現一上市就業績“變臉”的情況,給投資者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想要佈局次新股,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經過對次新股自身特徵和歷史行情的對比分析,小夏爲大家總結了一套次新股標的篩選思路:

一是從股本來看,流通市值不太大的次新股往往更容易出現上漲行情,流通市值指在一個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剔除了那些處於禁售期短期內無法賣出的股票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流通市值小的公司,刺激上漲需要的資金量更小,因此更容易被資金所關注。有觀點認爲可以重點關注其中流通市值爲5-10億的股票。

二是行業來看,最好選擇朝陽行業的公司,比如那些高度契合國家科技興國的發展戰略,如新能源車、生物醫藥等高成長產業,以及芯片、信息技術等新興“硬科技”領域。

三是從業績指標來看,可以選擇那些增速快、毛利高的公司。有機構給出了一個標準,就是公司近三年營收增速在20%以上、近三年淨利潤增速20%以上、以及最近一年ROE20%以上等指標,再結合剛剛咱們說過的行業賽道、標的稀缺性等條件來篩選,或許能選出更有投資價值的次新股。(參考來源:國泰君安,2021年5月16日)

不過相比投資個股的風險,選擇ETF或許更加適合普通投資者,ETF採用部分或全部複製、跟蹤指數的投資方式,充分分散個股風險,能有效降低“黑天鵝”帶來的風險,並且ETF運作透明度較高,跟蹤的指數風格清晰。在交易方面門申贖也更方便,還沒有印花稅。無論你是經驗不多的新手,還是有一定經驗的投資者,ETF相較於個股都是一種有效、簡單、便捷的工具。

溫馨提示:本資料不作爲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