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聚焦亞債 南亞將創造下個十年的經濟奇蹟

亞洲國家主權在未來3~5年持續向好,南亞將創造下個十年的經濟奇蹟。同時,亞洲的銀行結構以零售存款爲主,比歐美銀行有更好的流動性。

曾錚表示,新興債市整體評價面合理,其中,亞洲債市受惠於當地經濟動能增溫,更具投資吸引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針對2024年GDP成長預期,2024年亞洲(除中國外),預期將貢獻全球三分之二的經濟成長;其中,南亞地區可望在下一個十年創下最高的生產力和成長潛力。

曾錚表示,相較於美國和全球債券,亞洲債市尤其是中國以外市場,表現出更強的韌性,一方面受惠美國利率政策觸頂;另方面,中國鄰近許多亞洲經濟體成長前景良好,供應鏈變得比較多元化和區域化,亦強化亞洲債券市場基本面,深具潛力,並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有望緩和波動、強化下檔風險。

成長潛力,曾錚進一步分析,根據2022年日本貿易振興機後針對未來擴稱產能計劃調查顯示,乘着南向供應鏈與年輕勞動力的浪潮,受惠於南亞當地人口結構的優勢,南亞有望從中國分散供應鏈中成爲首要受惠的區域。

另一方面,曾錚表示,東南亞在政治穩定性得分較高,政治穩定與具爭力的基建有助於掌握成長機會。譬如從部分南亞國家的整體經常帳與財政收支來看,總體基本面改善有助於信評維持在正向軌道上;再就基本面,亞洲銀行體系統與企業資產負債表現亦相對正面。

曾錚表示,亞洲銀行具有強健的流動性與資本額,有利亞債市場;其中,亞洲投資等級公司債具有低負債比與高流動性。就資金面,亞洲債券市場也正迎頭趕上全球固定收益市場的規模,考量成長潛能,包括印度與東協五國未來有機會在全球債券市場中扮演更吃重的角色。除此之外,由於亞洲各國加強互動往來,意味着減少對OECD國家的依賴;換言之,在資金流向重新洗牌下,有助於降低在歐美市場的Beta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