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重出江湖

■曾是鴉片王國的「金三角」,因當地政府大力掃毒而沉寂,但近年拜亞洲經濟崛起和生產新式毒品所賜而重振「毒」威。

■But the Golden Triangle didn't die. It did what any good business does in our globalized age: expand its markets and diversify its product range.

東南亞寮國、泰國緬甸交界的三不管地帶,正是惡名昭彰的世界毒品大本營之一「金三角(Golden Triangle)」。據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UNODC)估計,1993年光是緬甸的鴉片產量就將近1,800噸,但經這3國大力掃蕩,10年後東南亞的鴉片產量降至350噸,相較阿富汗哥倫比亞的毒品勢力持續坐大,金三角的世界最大鴉片工廠名號似成明日黃花

販賣冰毒重振聲威

但據時代雜誌報導,昔日以黃金交易鴉片而得名的金三角並未消逝,它也效法全球化時代成功企業做法,擴展市場致力產品多元化

首先,替老產品開發新客戶。過去海洛因先南運至泰國再流向國際市場,現今主要北銷中國,2008年中國有220萬人吸食主要產自緬甸的海洛因,數量達45噸。

再來到1990年代末期,金三角開始生產助這個大毒窟重振聲威的新式毒品「冰毒(Methamphetamine)」。不似鴉片或海洛因有特定擁護者,冰毒卻是老少通吃,尤其對亞洲年輕人胃口普及度之高令政府惶恐。

鴉片種植規模擴大

冰毒在亞洲氾濫橫行,可謂亞洲經濟驚人成長的後遺症。亞洲經濟崛起,貿易自由化運輸成本降低促進人貨流通及中產階級興起,讓金三角毒梟多了數百萬交易對象。

更糟的是,金三角傳統毒品鴉片亦有增產趨勢。緬甸的鴉片種植量連6年萎縮後,2007年又開始回升,估計去年緬甸鴉片產量580噸,相較2009年激增76%,寮國與泰國栽種鴉片規模也明顯擴大,UNODC官員擔心今年只會有增無減。

無論在寮國村莊、泰國建築工地及上海、東京或達卡的夜店,買冰毒和買碗麪一樣容易。UNODC去年12月指出,在泰國稱爲「亞霸(yaba)」的安非他命興奮劑,還有搖頭丸和K他命之類的迷幻藥,成了中國、臺灣、日本與東南亞等地的熱門毒品。2009年泰國每5位接受治療的毒蟲,就有4人是戒亞霸的毒癮

全球犯罪組織分杯羹

亞洲吸毒人口衆多帶來的龐大利益,吸引全球犯罪組織都想來分一杯羹,現在亞洲機場經常逮到攜毒闖關的伊朗西非毒騾(drug mule)。

亞洲的緝毒官員只能用疲於奔命形容。2009年泰國警方查扣近2,700萬粒冰毒藥丸,去年破獲數量更高達4,000萬粒,暴增5成之多。泰國皇家警察總部主管緝毒的高階警官素猜說,「今天查獲200萬片,明天毒梟會再製造1,000萬片,緝毒工作永無止境。」

貪官包庇 毒販橫行

曾有多年在泰國緝毒經驗的前美國緝毒署(DEA)幹員透露,不肖官員向大毒梟通風報信泄漏軍警的計劃,常使緝毒行動功敗垂成,就算這些販毒頭子落網,在貪官污吏的包庇下沒有一個吃牢飯。

儘管DEA官員自詡緝毒有成,與泰國等夥伴國聯手下「基本上已瓦解金三角,」但有專家不以爲然。UNODC東亞太平洋代表路易斯指出,「在破獲數量增加的同時,意味有更多毒品外流。」且棘手的是,大部分製毒工廠未被查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