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傳重磅利好?
文/楊國英
如果沒有嚴謹的邏輯建構,很容易被紛繁的市場消息所帶偏。
比如,上週末所謂的樓市突傳重磅利好——3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房地產,有兩個表態,一是持續抓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二是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
然後,針對房地產,今天上午更是傳聞滿天飛——並直接推動地產指數大漲,中證800地產指數盤中最高漲幅3.59%,收盤漲幅也高達1.82%。
在今天股市整體大跌之下,地產股的全線飄紅並繼而帶動銀行股的普漲,這無疑會讓部分投資者感覺所謂的週末樓市重磅利好,確實是名至實歸。
但如果你這麼想,並繼而做出投資決策,那麼,你很有可能會再一次上鉤(發然,除非是做短炒)。
注意,最近兩年多,關於房地產的表態,高層從來都是保交樓爲核心,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核心也是爲了保交樓,而從來沒有保房企或保房價之類的表態。
至於今天上午傳聞“全面取消核心城市的限制性政策”,這個一點也不意外,因爲,即便沒有這個傳聞,核心城市加速取消限制性政策,這也是大勢所趨,現在港島的樓市政策不是已經向內地徹底敞開了嗎,準一線杭州的樓市政策不也已經近乎裸奔了。
核心城市加速取消限制性政策,只會加劇不同能量級城市的瘋狂內卷,這對核心城市土儲佔較多的地產公司,是一個預期利好,對核心城市土儲佔較少的地產公司,則是一個預期利空。
但是,這一預期利好或預期利空,至少在現階段,事實還無法構成支撐地產公司結構性好轉的核心因素——因爲,當下地產公司整體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到底能不能按期償債、到底能不能有效存續(不破產、不被併購)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在當下地產公司負債率普遍高達70%以上的情況下,唯一能夠讓地產公司真正起死回升的,有且只有房價徹底穩住、最好還要適度上漲。
但是,在房價估值模型已經徹底大變之後,中期內房價是不能穩住的、整體還是要發生較大跌幅的(關於房價估值模型的徹底大變,我在春節長文第三章有比較詳盡的系統闡述)——這個,我們千萬不要看最近一兩週部分大城市的成交量上升,就誤以爲房價會徹底穩住了,這至多僅是房價下行大週期的一個極短期的橫盤震盪而已。
所以,在過去兩年多,關於地產股整體,我一直強調每一次反彈都是一次撤離的機會。關於樓市,我也一直強調每一次短期成交量上升都是一次賣房的機會。
對地產股整體的這一預判,核心支撐邏輯有兩個,一是今天國內任何一個城市的住宅持有收益率,都遠遠低於3%(核心大城市存在戶籍帶來的教育和醫療的隱性溢價,但即便將這一隱性溢價涵蓋其中,也仍然達不到3%的持有收益率),所以中期內房價整體還要下跌;二是國家隊會出手拯救部分樓盤項目(保交樓),但不可能出手拯救身陷困境的房企,因爲出手拯救房企,負債總規模實在太大了(10萬億左右),這個根本沒法救,必須等這些房企通過大面積破產(破產形成不良資產,不良資產纔有可能超大折扣出售,繼而纔會風險出清)之後,國家隊也有可能真正出手。
這就是事關地產股和房價的邏輯建構,如果沒有將這一邏輯建構置於投資決策之前,那麼,你無論是投資地產股(短炒除外),還是投資買房,最終結果均超大概率會以懊惱收場。
個人認爲,對於地產股,現在整體遠遠還沒到財務風險出清的階段——這也就是說,地產股現在整體還遠遠未到價值挖掘的階段(當然短炒除外),關於地產股的整體價值挖掘,個人認爲超大概率要等到2025年,等到地產股整體的財務風險進一步出清。
只有等到地產股整體的財務風險進一步出清,對於其中的倖存者,也纔有可能迎來重生,迎來由財務風險修復之後帶來的估值迴歸。
當然,之於中國城市化高速發展的告一段落,以及由此派生的房產開發高速發展的告一段落,即便2025年上半年地產股整體迎來價值挖掘區間,事實,也不可能具備中長期的想象力。
而就地產行業整體而言,與地產股相比,當下和未來真正具有價值挖掘空間的,其實是物業股,與地產股(開發)的強週期不同,物業股是弱週期的,是預期現金流相對穩定的,關於物業上市公司的詳細研究,這個在春節長文第五章中也有詳細闡述,這裡就不多講了。
再宏觀的講一講樓市與股市的關聯。
當下,我們的CPI過低(通縮)、以及全社會的流動性不足,其核心之核心就是房價預期過弱,由此帶來的居民財富收縮的心理效應,會結構性影響絕大多數人的消費心理和投資心理,這個看看2月份公佈的金融數據(居民端超級罕見的多存少貸)就瞭然了。
所以,樓市不真正探底,股市就很難有真正的大牛市——當然,之於預期實現和股市泡沫較低等因素,在樓市真正探底前的一年左右,股市可能就會發出一輪大牛市的初始走勢。
但是,樓市泡沫的真正出清(這個與地產股財務風險的出清,其實是兩回事),事實至少還要有兩三年之久,所以,這也是我預期2024只會有間隙性和局部性牛市、而不可能有真正大牛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今天地產股起來了,大盤卻大跌了,這事實也就不意外了。
最後,推薦一下我們昨天發佈的財智私享會。
做出這個決定,我們很慎重,老讀者都知道,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就制定的準備三年轉向私募的計劃,爲此,從2020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我們團隊密集深度研究了近百個行業,但是,在三年準備期結束後的2023年7月,我們基於對大時局的不甚樂觀,暫停封閉了轉向私募的計劃,這既是對認同我們的朋友的負責任,也是對我們自己的負責任——因爲,全面轉向私募,這是我預設的人生實務的最後一站,這需要一個可確認的至少10年的中長期環境。
但是,去年7月我們暫停封閉轉向私募,事實還是傷害了部分年輕同事的銳氣,而我們爲了維持團隊的正常運行,去年8月-10月甚至大量接受了頭條廣告,這一度引起了部分讀者朋友的不適。
當然,去年7月我們暫停封閉轉向私募,這並沒有改變我們對投資研究的專注,事實從去年7月開始,我們就將研究視野進行了全面升維(合法合規的全域資產配置),旨在相對鎖定合法跨區域(QDII)+跨品種(貴金屬等)的貝塔收益,並擇機挖掘A股和港股通的可能性阿爾法收益。
所以,昨天正式推出財智私享會,這既是我們抑制內心慾望的持續,也是我們靜心深度研究的持續,我們內部將這一持續設定爲“又一個三年”。
希望在這個超級動盪時代,與大家有更多認知層面的激盪。
預告一下:本週,我們將針對私享會會員發佈首篇周度專屬實戰邏輯分享——“探尋日本資產價格潰敗週期(1990-2008)的穿越力量,挖掘A股市場中週期穩健動力”(發佈時,標題會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