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深圳嗨了!中國民謠羣星閃耀鵬城

夏蟲

很多人不知道,深圳孕育了中國南方第一支民謠原創樂隊。

最近,這座讓千萬年輕人逐夢而居的城市,又亮出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

“民謠之城”,華麗迴歸了!

01.

“半個民謠圈都來了”

這個週末,深圳放了一個大招,震動了民謠圈——

今晚八點,“吾城吾歌——新時代中國城市民謠歌匯”在寶安的最繁華的商業地標之一——歡樂港灣海濱文化公園慶典廣場舉行。

這注定是一場與自然相融合的演出。現場夜空璀璨,花草搖曳,舞臺以“灣區之光”摩天輪陪襯,海風將各色民謠傳遍鵬城。

繞樑三尺的,既有唱出迷茫和嚮往的傳統民謠佳作,又有民謠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布里亞特舞曲》等世界經典。

而早在前一天,#城市民謠力量將匯聚深圳#的話題,就衝上了深圳同城榜,足見大家期待之深。

確實,這場大的民謠盛典,從哪方面來看都不簡單:

論陣仗,這不是簡單的一場匯演,而是由歌會展演、熱度排行、歌曲徵集、創作採風、民謠論壇等五大板塊組成的大型盛典;

論時長,歌會展演包括1場啓動歌匯、8場互動歌匯和1場盛典歌匯,共計十場,而每場歌匯約90分鐘,相當於進行足足15個小時;

論來賓,在整個活動舉辦的2個月時間裡,共有20多個地市,近50組民謠音樂人形成一大波城市民謠的總動員、大薈展。

論嘉賓,更是有民謠老炮馬條、趙照,極具民族特色的HAYA樂團,隔壁老樊、民謠新勢力韓小九、西北根源音樂人張尕慫等國內知名民謠歌手及樂隊,以及深圳本地歌手劉小幻、孫健、萬佳鵬、陳佳妮、蔡沐辰、魏詩穎、佔威、張成朋等等……從民謠老炮到民謠新勢力,幾乎無所不包,半個民謠圈都來了。

這是一場民謠愛好者的徹夜狂歡。

深圳,爲何在此時向看似小衆的民謠,予以如此高的關注,以及這麼高級別的“禮遇”?

02

打響城市品牌

拉動經濟的一招好棋

今年以來,在全國遍地開花的音樂節、演唱會、live house等各種演出,已經變成了城市競爭的新殺手鐗。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國慶期間演出超44237場,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48.95%;票房收入20.05億元,較2019年增長82.60%。

其中,音樂節更是殺瘋了。短短8天就有超60場音樂節落地各大中小城市,是史上最強音樂節國慶檔的三倍。

從區域競爭的角度分析,這些演出可以直接撬動文旅消費,拉動城市經濟。

畢竟,當異地“打飛的”到一座新城市觀看演出成爲流行,必然會帶動一系列住宿、餐飲、交通、周邊文創等等產業的增長。

以周杰倫海口演唱會爲例,這座城市在短短4天內就接待了15.46萬人次遊客,其中有61%的旅客都是省外旅客,直接實現旅遊收入9.76億元。

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9.76億元是海口端午假期旅遊收入的3倍,甚至比“五一”假期高出約1億元。

在經濟轉型期,這種文旅消費就是地方發展的新引擎。正如剛剛出爐的三季度經濟數據,最爲亮眼的就是消費這架馬車——足足5.5%的增幅,跑在了出口和投資的前頭。

其中,跟出門相關的住宿和餐飲業同比增速直接飆升了14.4%。

但對於深圳而言,其更大的目的,或許還在於借民謠來打響城市品牌,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當中國城市進入成熟發展階段,一二線城市所提供的就業崗位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差別已經不再巨大,城市的文化內涵顯得越發重要。

光是今年,就有成都提出要打造國際音樂之都,海口要打造演藝之城,以及石家莊的搖滾之城,越來越多城市在將音樂產業和城市發展相結合,試圖打造獨特的城市形象。

《美好城市指數白皮書》指出,在美好城市構成要素中,31%的受訪者會因爲娛樂活動而關注一個城市。這意味着,“流量”在精細運營後,會變成紮紮實實的“留量”,爲一座城市持續造血。

相類似的,“一曲民謠一座城”的說法,也闡釋了類似的道理。

通過擦亮“民謠之城”的名片,深圳可以讓全國的年輕人都對這座城市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以心生嚮往。

而民謠本身,就是一部書寫城市的音樂歷史。

不管是當年爆火的《成都》,對這座天府之國以恬淡悠閒的最好歸納,還是《西安人的歌》將鐘樓、城牆、泡饃等西安特色美食美景寫進歌曲,亦或者是《黃河謠》讓蘭州的深沉被無數人所傳誦......

通過本土化的元素捕捉,還有對城市特質的極致刻畫,好的民謠很容易讓人們在意境裡記住一座城,並與之產生情感連接。

在商業價值之外,傳遞出更深層次又更有生命力的人文關懷。而這些,都是新時代年輕人更爲看重的一點。

換句話說,民謠本身,就是城市的形象符號。

03.

躋身“民謠之城”,深圳憑什麼?

很多人在提到深圳時,往往會有一個第一印象——

這座城市,似乎搞錢比搞民謠更行?

但鮮爲人知的是,深圳也曾經在中國民謠史上留下了極爲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裡,得益於改革開放之初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圳一度成爲“做音樂的風水寶地”,誕生了南方第一支做民謠原創的樂隊:單行道樂隊。

還有媒體做了盤點:

陳楚生的成名曲、都市民謠《有沒有人告訴你》,是寫於流離深圳之時;

內蒙歌手闞立文在《中國好聲音》一戰成名前,在深圳有過二十多年的民謠經歷;

帶着哈薩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葉爾波利,也曾在深圳吟遊,流浪。

換句話說,深圳,有着一定的歷史底蘊。

事實上,早在近二十年前,深圳“文化立市”重點項目中,有一項就是推出本地原創音樂平臺“鵬城歌飛揚”。這個平臺,會在每週發佈本地原創歌曲數榜,每月組織社區巡演,每季度評選原創單曲,並頒發年度獎。

從濟南南下的唐磊,就是在深圳推出《丁香花》,這首民謠登上了“鵬城歌飛揚”原創歌曲排行榜,並順着互聯網火遍全國。唐磊,也因此被封爲“民謠王子”。

時至今日,鵬城歌飛揚還在運作,21年來,這個被譽爲“中國原創音樂引擎”的平臺,還在孜孜不倦挖掘大量優秀的音樂人。

有平臺,有助力,有底蘊,構成了深圳打造“民謠之城”品牌的重要依仗。

更重要的是,深圳有這個環境。

還在飛速發展中的年輕深圳,有足夠多爲之買單的年輕人,而這座城市光榮的夢想、繁華、包容與複雜,就是民謠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

一座如此豐富的夢想之城,更加需要“吾城吾歌”,向天下傳唱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