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與川普的漢堡宴?韓半島的戰略新局

川普在5月2日突然表示,若能與金正恩在合適的情況下舉行直接對話,將「深感榮幸」。(圖非實際本人) 圖/路透社

——川普,2016年5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夕

近來韓半島風雲再起,從佈署薩德(THAAD)、中國製裁,到朴槿惠總統遭彈劾倒臺,韓國正不停地吸引世界的目光。這一連串事件其實都連往同一趨勢,那即是韓半島將發生「鉅變」。

所謂的鉅變,不是指薩德能否攔截飛彈、中國可抵制多少韓貨,或是南韓朝野如何易位等枝微末節,而是北韓很快便能成爲具有跨洲核威脅的國家——這會徹底改變東北亞的戰略格局,甚至重塑亞太的地緣政治面貌。

北韓很快便能成爲具有跨洲核威脅的國家——這會徹底改變東北亞的戰略格局,甚至重塑亞太的地緣政治面貌。 圖/美聯社

▌北韓的核子威脅已逼近臨界點

回顧朝核與導彈投射能力的發展,可說是一日千里。從第一次核試的1,000噸當量,到最近的2至3萬噸當量(威力相當於廣島原爆);從大約擁有10個以下的核武器,到存有足夠製造20個核武器以上的鈈和高濃縮鈾,並疑似已有能力製造出可載於導彈端的核武;從千禧年前射程可含括韓國全境的大浦洞1型(Taepodong-1)導彈,到可攻擊日本的蘆洞(Nodong)中程導彈與飛毛腿-ER(Scud-ER)彈道導彈、可攻擊關島的舞水端(Musudan)導彈、可攻擊阿拉斯加的大浦洞2型(Taepodong-2)導彈,以及具二次打擊能力的潛射彈道導彈(SLBM)-北極星(K11)。由這些進度不難看出平壤的目標,以及華府與其他盟國的焦慮。

更進一步來說,北韓的核武不僅是對美韓日等國的威脅,亦是世界的威脅,因爲利之所趨,平壤方面甚至將向某些買家出售核武。西方媒體曾揭露,聯合國安理會的秘密報告裡提到朝鮮曾透過海外公司試圖販賣製造氫彈的重要物質「鋰6」(lithium-6)。這家公司自稱據點位於北京,可在遼寧丹東——也就是中朝邊境——發船交貨。儘管這種曖昧的關係仍未被證實,但對照北韓過去販賣武器以賺取大量外匯的紀錄,如與伊朗進行非法導彈交易,中國疑在其中扮演了某種角色,若北韓再透過中國出售核材料亦不足爲奇。

另外,在2016年夏天脫北的前北韓外交官太永浩亦表示,由於美韓剛好面臨政權交替,不太可能在2016到2017年之際,向朝鮮發動軍事攻擊,是故金正恩將加速推進核能力以獲取談判籌碼。至此,美日等盟國已經和韓半島緊緊相連,也構成川普調整競選語言而「重返亞洲」的開端。據西方媒體指出,早在川普政府就任月餘,便數次招集國安團隊討論朝核問題,薩德入韓只是其中的一小塊,美國必須準備更爲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應對風雨欲來的形勢。

回顧朝核與導彈投射能力的發展,可說是一日千里,不難看出平壤的目標以及華府與其他盟國的焦慮。圖爲北韓戰略部隊試射飛彈。 圖/路透社

薩德(圖)入韓只是其中的一小塊,美國必須準備更爲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應對風雨欲來的形勢。 圖/美聯社

▌朝核解決方案:硬戰?軟戰?裝死戰?

其中,武力解決被列爲選項之一,也就是先發制人(preemptive strike)打擊北韓的核設施,或對金正恩展開斬首行動。但這些只是紙上談兵,連嚇阻都搆不上邊。原因在於,要找出朝鮮全部、包括隱藏版的核武,與神秘的金正恩,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一旦美國展開行動,平壤將迅速報復,首當其衝的便是「首爾火海」,再來便是駐韓、駐日美軍的大量傷亡,這不會是任何理性領導者願意做的決策。

有人認爲可參考過去對付伊朗核設施的經驗,對北韓發動網路電子戰,以電腦病毒等方式,入侵朝鮮的核武與導彈設施進行遠端操控,希望能阻止其發揮效用。這套論點曾受到歐巴馬政府重視,亦即所謂的「主動抑制發射」(left-of-launch),當中還包含了電磁傳播(electromagnetic propagation)等非動力(non kinetic)的新技術,來控制敵方準備發射或發射數秒的導彈。

不過支持者也承認主動抑制發射只是輔助措施,仍需可靠的「被動防禦發射」(right-of-launch),也就是配合著傳統的導彈攔截設備。易言之,這只是備案中的備案,亦等於是向北韓開戰,並不是最佳選擇。

那麼,延續既有政策再以拖待變呢?等待下一次朝鮮核試,重演國際虛弱譴責、中國製裁放水、美韓定期軍演、朝韓偶而駁火這些老劇碼——只要不發生大規模衝突,「維持現狀」看來似乎最安全?但事實是,世界政治從來沒有維持現狀這種事,向來都在幽微的動態前進,只要有任何一方開始動作,自然攪亂全局。

斬首北韓?一旦美國展開行動,平壤將迅速報復,首當其衝的便是「首爾火海」,再來便是駐韓、駐日美軍的大量傷亡,這不會是任何理性領導者願意做的決策。 圖/美聯社

▌漢堡邀約?川普對朝的新策略

對朝鮮來說,從導彈訛詐到核訛詐乃是循序漸進的戰略,代表着平壤選擇不斷升級威脅,來維持政權生存並獲取更多利益;但對美國民衆來說,隨着朝鮮核能力提升,麻煩纔剛剛開始。

拉斯穆森最新的民調顯示,將近四成民意認爲北韓已準備與美國開戰;皮尤民調也指出,北韓核武目前僅次伊斯蘭國和網路攻擊,名列對美國安的第三大威脅。種種數字,也給了川普政府壓力與藉口,迫使白宮揚棄因循既往,而對北韓改採其他方案。

在維持和平的前提下,談判、綏靖乃至和解應爲華府的重點。然而未來的談判,不該再是四方(美中朝韓)或六方(另增日俄)的互動。

過去川普於競選期間,曾大力主張要北京向平壤施壓,甚至奇妙地將關稅綁在一起,作爲對北京不從的懲罰。但川普的立論不僅不符實際,更錯估朝中關係。時至今日,會相信「通往平壤的捷徑是北京」可謂天方夜譚,這套論點在金正日時代或許管用,美國與韓國也選擇相信;但現在平壤的掌權者,卻是意圖與北京達成恐怖共生、讓習政權騎虎難下的金正恩。

因此,川普政府應該重新思考與朝鮮打交道的方式,最上策是雙邊進行,亦即撇開中國(甚至韓國),透過直接折衝擺脫過多的外在干擾,或能提供新的解決創意,而這正是先前川普想與金正恩一起吃漢堡的真意。

「通往平壤的捷徑是北京」這套論點在金正日時代或許管用,但現在平壤的掌權者,卻是意圖與北京達成恐怖共生、讓習政權騎虎難下的金正恩。 圖/路透社

▌中國因素與極端解法「南韓核武化」

但直接與敵人共舞的方式,難度更甚於上世紀尼克森訪中,這裡指的不是時間地點等技術性問題,而是橫亙在華府面前的兩大難關待克服。

首先是美國本身,華府必須明白,今日的局面是朝鮮金家三代復仇記,早在上世紀美國在韓國佈下核武保護傘時便已註定。不管是用避戰爲由、或將責任推諉於過去政府,默認朝鮮擁核的事實,華府都得學習接受朝核存在等於金家生存。如果不同意這個前提,其實就沒有談判的必要。這並非讓金正恩予取予求,相反地,是要作最大程度的「凍結」現狀:以默認朝核,換取北韓停止開發、並測試更高當量的核武與洲際導彈(ICBM),例如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的KN14、KN08或其他秘密導彈。

再來就是讓南韓(與中國)安心。假設美國接受北韓的立場,那麼意味着南韓亦得接受。但要做這麼大的戰略轉換,則必須提供南韓足夠的安保條件,而除了核武之外別無他法。同時,這也可以保證南韓得以不受朝鮮用核訛詐推出的統一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在韓國說到核武,不管是自行擁核或美軍佈署,民衆支持率向來不低。這不代表韓國民衆希望相互保證毀滅,他們只是希望以核治核,甚至在朝鮮去核後棄核也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反而是相信韓國將回歸「天朝傳統勢力範圍」的北京。

圖/歐新社

是故,華府還得儘可能說服北京:無論是理念性的自由民主主義,還是物理性的美軍存在,現在或未來,都不會逼近鴨綠江和圖們江。同時,中美雙方還得保證平壤政權的穩定,以避免大批朝鮮難民涌入中國境內的災難場景。

當然,在北京過度操作薩德議題後,美中之間不易達成妥協;但戰略球權,其實還是在金正恩手裡,畢竟沒人知道川普還能忍受幾次逐步升級的核測試與導彈試射。根據美國研究單位近日公佈的衛星照片,北韓西北的豐溪里核試驗場已出現了物資與裝備調度的跡象,似在準備第六次核測試。至此,華府勢必得儘快逼迫(與利誘)北京回到合作軌道。

爲了避免1994年美朝核子談判虎頭蛇尾、最後反而刺激平壤加速核進程的覆轍,如今的華府已沒有鼠首兩端的猶豫空間,唯有同時祭出南韓核武化的大棒,與承認北韓核武國地位的蘿蔔,美國才能挽回韓半島的失衡。

但這不意謂美國將從韓半島上撤退,而是重新劃定一條「核武38度線」。這條線將告訴平壤:首爾不會是被交易的對象,平壤想得到甚麼,要用正常的方法向美韓談判;同時也在告訴世界與美國的潛在敵人,核訛詐有其限度,而韓半島也絕非美國霸權傾頹的第一塊骨牌。

戰略球權,其實還是在金正恩手裡,畢竟沒人知道川普還能忍受幾次逐步升級的核測試與導彈試射。 圖/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