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員工冷暴力、打孩子!胖東來的“爹味兒”又來了? | 津報早評
(原標題:禁止員工冷暴力、打孩子!胖東來的“爹味兒”又來了? | 津報早評)
文 | 木棉
前幾天,胖東來董事長於東來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則消息,瞬間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這則消息是胖東來的7條新規,涵蓋了員工工作與生活的多個方面。其中,“不允許夫妻間家暴冷暴力”“員工不能打孩子” 這兩條規定尤其引人注目,像投入輿論湖面的巨石,激起層層浪花,引發大衆激烈討論。
對此,胖東來超市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迴應媒體稱,“目前現階段是文化倡議,內容倡導之後,如果加入標準或者制度,也會走正常的程序。”
消息一經發出,網友們迅速展開了激烈討論,觀點呈現出鮮明的兩極分化態勢。許多網友對胖東來的新規拍手稱讚,認爲家暴和虐待兒童是嚴重的社會問題,胖東來利用企業的影響力對這些行爲說 “不”,彰顯了企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當然,也有部分網友對這些要求持不同意見,覺得企業的職責主要在於經營業務,員工的家庭生活屬於個人隱私領域,企業不應過多幹涉。更有人批判胖東來這是“爹味兒文化”,會引發企業的“權力濫用”。
這些新規的發佈,並非偶然。早在去年11月,於東來就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稱,“從明年起,爲了推動美好生活、引導社會文明生活……胖東來人結婚不允許要彩禮或付彩禮!婚禮不能鋪張浪費,婚禮酒席只能邀請親朋酒席不能超過五桌!如果做不到的、公司從制度建設上制定將取消一切福利!”當時,這一要求就引發了網友熱烈討論。
企業插手員工的私生活,是不是手伸得太長?在企業管理的實際操作中,管理邊界的界定,一直是一個複雜且充滿爭議的問題。
我國法律明確保障公民的私人生活安寧與家庭關係受法律保護。企業並非執法機構,從這個角度看,顯然無權對員工的家庭行爲進行直接約束。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與員工之間,不僅僅是僱傭關係,更是一種相互依存、共同成長的夥伴關係。家庭生活不和諧,每天回家雞飛狗跳、“一腦門兒官司”,必然會對員工的情緒和工作狀態產生負面影響。通過企業內部規定或倡議的方式,要求全體員工對家庭暴力、虐待兒童等違法行爲予以明確抵制,不僅是引導員工關注家庭和諧與兒童權益保護,同樣是在構建一種更加人性化、更加包容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感受到來自企業的溫暖與支持,由此更好地“反哺”企業。
何況,我國反家庭暴力法明文規定,用人單位發現本單位人員有家庭暴力情況的,應當給予批評教育,並做好家庭矛盾的調解、化解工作 。可見,對員工提出“不允許夫妻間家暴冷暴力”“不能打孩子”等要求,是法律賦予企業的權力。
當然,企業出臺涉及員工私生活領域的規範,必須格外審慎,由此引發的勞動糾紛也並不少見。翻看新聞,之前有的企業要求員工在戀愛或結婚時需向企業報備,有的以“督促員工健康生活”爲名規定員工的運動步數,有的提出員工的朋友圈不能屏蔽同事……這些被勞動部門明令禁止的案例,都爲企業提供了前車之鑑,也警示着管理者在探索制度的邊界時,必須謹慎權衡,確保規定既合理合法,又能得到員工的認可與支持。
企業管理者應該清楚,只有制定合理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規章制度,才能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強化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歸屬感。如果對員工缺乏尊重,甚至是侵犯隱私、把員工當成“僕役”,那麼長此以往定會怨聲載道,企業的生命力也難以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