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細算用好黃河水
來源:經濟日報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着燦爛的中華文明。黃河流域以佔全國2%的有限水資源,承擔着爲全國12%的人口、17%的耕地、50多個大中城市供水的任務。不久前公佈的2023年《黃河水資源公報》顯示,2023年黃河流域平均降水量491.3毫米,僅爲長江流域降水量的40%。
當前,黃河流域依然面臨着水資源短缺、生態脆弱、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等突出問題。隨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列爲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各地區需要不斷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持續推進城市綠色發展,唱響保護黃河“大合唱”。
持續做好黃河水資源保護利用,精打細算用好黃河水,對於推動黃河流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保護黃河母親河要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最重要的是要科學保護利用好黃河水,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處理好“人水關係”,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讓黃河變得更美,讓流域百姓更加幸福。
節水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出路。在農業節水方面,要着力向“大水漫灌”等問題開刀。在工業節水方面,大力推進節水型企業建設,對老舊工業企業實施節水改造,嚴控高耗水項目上馬,對不符合水耗准入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取水許可。要基於水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謀劃產業佈局,由於流域內分佈較多的煤炭開採、煤化工及金屬冶煉等產業,高耗水產業結構特點顯著,不能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平衡。同時,也要進一步引導公衆提升節水意識,減少生活用水浪費,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
水權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嚴格控制用水增量的前提下,探索黃河流域節約或節餘水權的市場配置機制,既可保證不突破黃河流域水資源剛性約束紅線,又能夠通過市場調節促進水資源向高效益地區和行業轉移,有利於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去年底,全國首單跨省區域水權交易在四川、寧夏之間進行,進一步打破了跨省區域水權交易的“瓶頸”,爲全國開展跨省區域水權交易工作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鑑。未來,省域內、跨省區的水權交易要在科學規範標準上有序進行。
此外,要推動做好黃河流域“增水”文章。比如,內蒙古持續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實現“綠進沙退”,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林草涵養水源,實現“增綠”就是“增水”。未來,還要加快推進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實現水資源跨區域調配,爲黃河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提供更多可操作路徑。進一步做好城市污水處理,提高再生水等非常規水的循環利用水平,使有限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吳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