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合集成和韋爾股份等半導體產業鏈公司集體預增

繼前一交易日的晶方科技、拓荊科技和晶晨股份等業績預增之後,今日又有多家半導體企業交出亮麗成績單。

1月21日晚間,晶合集成、韋爾股份、炬芯科技和上海貝嶺均發佈了業績預增公告。

具體來看,晶合集成預計2024年度實現營業收入90.2億元到94.7億元,同比上升24.52%到30.74%。預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55億元到5.90億元,同比上升115.00%到178.79%。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行業景氣度回升,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水平,營業收入和產品毛利水平提升。公司緊跟行業內外發展趨勢,在鞏固現有產品的情況下,持續擴大應用領域及開發高階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優勢及多元化程度。經初步測算,公司主要產品DDIC、CIS、PMIC、MCU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約爲67.53%、17.22%、8.80%、2.47%,DDIC繼續鞏固優勢,CIS成爲公司第二大主軸產品,其他產品競爭力持續穩步增強。

“同時,目前55nm中高階單芯片及堆棧式CIS芯片工藝平臺已大批量生產,40nm高壓OLED芯片工藝平臺已實現小批量生產,28nm邏輯芯片通過功能性驗證。公司將加強與戰略客戶的合作,加快推進OLED產品的量產和CIS等高階產品開發。”晶合集成表示。

公司主要從事12英寸晶圓代工業務及其配套服務,產品主要應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顯示、汽車電子、家用電器、工業控制、物聯網等領域。

當晚,國產CIS龍頭韋爾股份亦交出了一份大幅預增成績單:韋爾股份預計2024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31.55億元到33.55億元,同比增加467.88%到503.88%;同時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扣非淨利潤爲29.73億元到31.73億元,同比增加2054.23%到2199.15%。

“本報告期內,伴隨着公司的圖像傳感器產品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和汽車自動駕駛應用市場的持續滲透,相關領域的市場份額穩步成長,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毛利率實現了顯著增長,營業收入創下歷史新高;此外,爲更好地應對產業波動的影響,公司積極推進產品結構優化及供應鏈結構優化,公司產品毛利率逐步恢復,整體業績顯著提升。”韋爾股份在公告中闡述業績預增原因時表示。

據TrendForce數據,2024年上半年,韋爾股份是全球前十大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之一。

同樣給出業績預增的還有炬芯科技。據初步測算,公司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爲6.3億元至6.7億元,同比增加21.13%至28.82%;同期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爲9800萬元至1.1億元,同比增加50.63%至69.08%。

談及業績增長主要原因,炬芯科技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緊緊把握技術發展趨勢,瞄準市場需求,採取積極銷售策略,穩步提升公司產品在國際一線品牌中的滲透率,推動公司全年以及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在產品方面,端側AI處理器芯片憑藉低功耗、高算力的優勢,出貨量不斷攀升,銷售收入實現倍數增長;低延遲高音質無線音頻產品持續放量,銷售額持續上揚;藍牙音箱SoC芯片系列持續加大在頭部音頻品牌的滲透力度,不斷深化公司與客戶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公司的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持續優化,實現毛利潤和淨利潤快速成長,其中第四季度的毛利潤和淨利潤皆創單季度新高,第四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預計同比增長65.45%至115.09%。

據披露,報告期內,炬芯科技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約2億元至2.2億元,同比增長20.92%至33.01%。與此同時,公司成功研發出CPU+DSP+NPU三核異構的核心架構,並推出第一代基於三核AI異構架構的端側AI音頻芯片。

上海貝嶺當晚則預計2024年實現淨利潤爲3.8億—4億元,同比扭虧;預計實現扣非淨利潤爲2.68億—2.88億元,同比增加58%—69%。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集成電路行業部分市場復甦,公司產品在汽車電子和工控領域的滲透,收入實現明顯增長。此外,公司持有的新潔能股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及投資收益約1.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約3.97億元。

據證券時報觀察,截至1月21日晚間,已有十幾家半導體產業鏈企業發佈業績預增公告。從行業現狀和未來趨勢看,業界持樂觀態度。在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方面,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總銷售額將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2025年行業有望繼續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同時,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測全球晶圓廠產能將在2024年增長6%,並在2025年實現7%的增長。

平安證券近期發佈研報認爲,半導體被稱爲“工業糧食”,行業雖然會經歷週期波動,但長期來看,行業規模穩步向上。在國家政策和資金扶持引導下,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會進一步提升。長期來看半導體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需求凸顯,國內產業鏈企業國產化率提升意願較強,給國內半導體企業更多機會,建議關注國產化設備、材料、零部件、EDA導入帶來的市場潛力。

“此外,美國政府此次公佈的對華出口管制,也將倒逼我國AI相關領域軟硬件產品自主可控加快發展。”平安證券分析稱。